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6页 |
一 北朝地域文学研究现状及不足 | 第9-12页 |
二 本文主要考察内容 | 第12-14页 |
三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北朝文人地域分布与统计 | 第16-29页 |
第一节 北朝文人地域分布表 | 第16-25页 |
第二节 从统计中看北朝文人地域分布的不平衡 | 第25-29页 |
第二章 北朝文学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变迁 | 第29-59页 |
第一节 平城文学活动中心的形成及变迁 | 第29-37页 |
第二节 洛阳文学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变迁 | 第37-44页 |
第三节 邺城文学活动中心的形成及变迁 | 第44-50页 |
第四节 长安文学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变迁 | 第50-57页 |
余论 | 第57-59页 |
第三章 北朝文人群体流向与北朝文学地理 | 第59-87页 |
第一节 移民文人群体与北朝文学地理 | 第59-71页 |
第二节 使者文人群体与北朝文学地理 | 第71-80页 |
第三节 本土文人群体与北朝文学地理 | 第80-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四章 北朝文学世家的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 | 第87-106页 |
第一节 北朝时期文学世家及家族文人的地域分布 | 第87-92页 |
第二节 北朝文学世家及家族文人的地域分布略论 | 第92-94页 |
第三节 北朝文学世家的特色及其变迁 | 第94-97页 |
第四节 北朝各区域文学世家的特色及其对北地文化的影响 | 第97-106页 |
第五章 北朝地域文学在地域文学史上地位之蠡测 | 第106-118页 |
第一节 从时空角度看北朝地域文学史之定位 | 第107-111页 |
第二节 从民族文学角度看北朝地域文学史之定位 | 第111-116页 |
余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3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