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聚酯回收现状 | 第13-19页 |
1.1.1 物理回收方法 | 第14-17页 |
1.1.1.1 分选技术 | 第14页 |
1.1.1.2 清洗技术 | 第14-15页 |
1.1.1.3 破碎技术 | 第15页 |
1.1.1.4 回收聚酯的直接应用 | 第15页 |
1.1.1.5 增粘剂的应用 | 第15-16页 |
1.1.1.6 聚酯的合金技术 | 第16-17页 |
1.1.2 化学回收方法 | 第17-19页 |
1.1.2.1 水解法 | 第17-19页 |
1.1.2.2 醇解法 | 第19页 |
1.1.2.3 氨解法 | 第19页 |
1.2 再生 PET 循环利用新方法——原位成纤 | 第19-28页 |
1.2.1 原位成纤概述 | 第20页 |
1.2.2 原位成纤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2.2.1 传统 TLCP/TP 原位体系 | 第21-22页 |
1.2.2.2 通用高分子原位体系 | 第22-24页 |
1.2.3 原位成纤机理 | 第24页 |
1.2.4 原位成纤的方法 | 第24-25页 |
1.2.5 原位成纤的控制因素 | 第25-28页 |
1.3 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1.3.1 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1.3.2 纤维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9页 |
1.3.3 再生聚酯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创新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rPET 原位成纤增强改性 PP 的研究 | 第32-59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试验部分 | 第32-35页 |
2.2.1 主要原料 | 第32-33页 |
2.2.2 主要设备 | 第33页 |
2.2.3 样品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4 分析测试 | 第34-35页 |
2.2.4.1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4页 |
2.2.4.2 熔体流动速率测试 | 第34页 |
2.2.4.3 维卡软化点测试 | 第34页 |
2.2.4.4 差式扫描量热(DSC) | 第34页 |
2.2.4.5 SEM 显微镜观察 | 第34页 |
2.2.4.6 热重分析测试(TG) | 第34页 |
2.2.4.7 偏光显微镜观察 | 第34-3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7页 |
2.3.1 rPET 的 DSC 分析 | 第35页 |
2.3.2 原位成纤增强改性 PP 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35-42页 |
2.3.2.1 熔体温度以及 rPET 含量对改性 PP 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2.2 不同加工方式对改性 PP 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2.3 相容剂对改性 PP 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2.4 成核剂的加入对改性 PP 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2.5 无机填料的加入对改性 PP 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2.6 弹性体的加入对改性 PP 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页 |
2.3.3 rPET 原位成纤增强改性 PP 的微观表征 | 第42-49页 |
2.3.3.1 未经刻蚀的 rPET/PP 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形貌结构 | 第43-44页 |
2.3.3.2 刻蚀时间对复合材料微观形态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3.3 rPET 用量对复合材料微观形态的影响 | 第45-47页 |
2.3.3.4 不同加工方式对复合材料微观形态的影响 | 第47-49页 |
2.3.4 rPET 原位成纤增强改性 PP 的结晶性能研究 | 第49-55页 |
2.3.4.1 rPET 原位成纤对改性 PP 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2.3.4.2 rPET 原位成纤对改性 PP 结晶结构的影响 | 第50-52页 |
2.3.4.3 加工方式对改性 PP 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2.3.4.4 添加剂对改性 PP 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2.3.5 rPET 原位成纤增强改性 PP 耐热性能及加工性能研究 | 第55-57页 |
2.3.5.1 rPET 原位成纤增强改性 PP 耐热性能研究 | 第55-56页 |
2.3.5.2 rPET 原位成纤对材料维卡软化点温度的影响 | 第56页 |
2.3.5.3 rPET 原位成纤材料加工流动性的研究 | 第56-5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rPET 原位成纤增强 PP 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59-82页 |
3.1 引言 | 第59页 |
3.2 试验部分 | 第59-62页 |
3.2.1 主要原料 | 第59-60页 |
3.2.2 主要设备 | 第60页 |
3.2.3 样品的制备 | 第60-61页 |
3.2.4 分析测试 | 第61-62页 |
3.2.4.1 力学性能测试 | 第61页 |
3.2.4.2 熔体流动速率测试 | 第61页 |
3.2.4.3 维卡软化点测试 | 第61页 |
3.2.4.4 差式扫描量热(DSC) | 第61-62页 |
3.2.4.5 SEM 显微镜观察 | 第62页 |
3.2.4.6 热重分析测试(TG) | 第62页 |
3.2.4.7 偏光显微镜观察 | 第6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62-80页 |
3.3.1 rPET 原位成纤增强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62-68页 |
3.3.1.1 木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3.3.1.2 不同母料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3.3.1.3 rPET 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3.3.1.4 相容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3.3.1.5 rPET 的加入对含 MAPP 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3.3.2 rPET 原位成纤增强 PP 木塑复合材料的微观表征 | 第68-72页 |
3.3.2.1 未经刻蚀的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 SEM 观察 | 第69-70页 |
3.3.2.2 经刻蚀的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 SEM 观察 | 第70-72页 |
3.3.3 rPET 原位成纤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研究 | 第72-76页 |
3.3.3.1 母料的加入对木塑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72-75页 |
3.3.3.2 不同加工方式对木塑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3.3.4 rPET 原位成纤增强木塑复合材料耐热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的研究 | 第76-78页 |
3.3.4.1 rPET 的加入对木塑复合材料维卡软化点温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3.3.4.2 rPET 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加工流动性能的研究 | 第77-78页 |
3.3.5 rPET 原位成纤对 PP 复合材料耐候性能的影响 | 第78-80页 |
3.3.5.1 母料对复合材料紫外老化后表面形貌变化的影响 | 第78-79页 |
3.3.5.2 母料对复合材料紫外老化前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9页 |
3.3.5.3 复合材料经紫外老化前后的红外对比 | 第79-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