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硅烷偶联剂和介孔模板协同作用下制备多级孔结构ZSM-5沸石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沸石分子筛第9-10页
        1.1.2 ZSM-5沸石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第10-11页
    1.2 多级孔结构沸石及其合成方法第11-17页
        1.2.1 控制合成条件直接合成多级孔结构沸石第11-12页
        1.2.2 模板法合成多级孔结构沸石第12-14页
        1.2.3 液相体系中通过表面活性剂自组装直接合成介孔沸石第14-15页
        1.2.4 硅烷偶联剂第15-17页
    1.3 介孔模板第17-19页
        1.3.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第17-18页
        1.3.2 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第18-19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9-21页
        1.4.1 研究意义第19页
        1.4.2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1-27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1-22页
        2.1.1 实验试剂第21-22页
        2.1.2 实验仪器第22页
    2.2 表征方法第22-24页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22-23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3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3页
        2.2.4 NH3程序升温吸-脱附(NH_3-TPD)第23页
        2.2.5 N_2吸脱附(N_2 Adsorption-desorption)第23页
        2.2.6 正丁烷吸附(n-butane Adsorption)第23-24页
    2.3 多级孔结构沸石分子筛的制备第24页
    2.4 低浓度的碱洗处理第24页
    2.5 多级孔结构ZSM-5的催化活性评价第24-27页
        2.5.1 苯烷基化反应第24-26页
        2.5.2 催化裂解聚丙烯第26-27页
第三章 添加硅烷偶联剂的多级孔ZSM-5沸石的制备及表征第27-45页
    3.1 前言第27页
    3.2 实验部分第27-3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1-42页
        3.3.1 以APTES为硅烷偶联剂合成多级孔ZSM-5第31-39页
        3.3.2 以APTMS为硅烷偶联剂合成多级孔ZSM-5第39-40页
        3.3.3 以AEAPTMS为硅烷偶联剂合成多级孔ZSM-5第40-42页
    3.4 催化裂解聚丙烯第42-44页
        3.4.1 催化剂的制备第42页
        3.4.2 活性评价第42-44页
    3.5 本章总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添加介孔模板的多级孔结构ZSM-5的制备及表征第45-77页
    4.1 前言第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51页
        4.2.1 以APTES为硅烷偶联剂,Sar-Na为介孔模板合成多级孔ZSM-5第45-47页
        4.2.2 以APTES为硅烷偶联剂,聚丙烯酸(PAA)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介孔模板合成多级孔ZSM-5第47-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69页
        4.3.1 以APTES为硅烷偶联剂,Sar-Na为介孔模板合成多级孔ZSM-5的考察第51-58页
        4.3.2 以APTES为硅烷偶联剂,聚丙烯酸(PAA)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介孔模板合成多级孔ZSM-5的考察第58-69页
    4.4 苯烷基化反应第69-74页
        4.4.1 介孔模板为Sar-Na时合成样品的催化性能研究第69-72页
        4.4.2 介孔模板为PAA和CTAB时合成样品的催化性能研究第72-74页
    4.6 本章总结第74-77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5.1 全文总结第77-78页
    5.2 课题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致谢第85-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尖晶石种类对刚玉—尖晶石不烧砖性能影响研究
下一篇:2,2-二氟乙醇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