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内部控制质量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3 财务舞弊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4 内部控制与财务舞弊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3 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财务舞弊概念界定 | 第18页 |
2.1.2 内部控制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2.2.3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0-21页 |
2.3 内控质量评价对财务舞弊的预警机理 | 第21-24页 |
第3章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及其评价体系构建 | 第24-35页 |
3.1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 | 第24页 |
3.2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设计 | 第24-27页 |
3.2.1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3.2.2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第25-27页 |
3.3 评价方法 | 第27-29页 |
3.4 数据样本的来源及选择 | 第29页 |
3.4.1 样本选取 | 第29页 |
3.4.2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3.5 评价结果描述性统计 | 第29-33页 |
3.5.1 评价指标熵权值分析 | 第29-30页 |
3.5.2 配对样本均值检验 | 第30-31页 |
3.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3.6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有效性检验 | 第33-35页 |
第4章 内控质量评价对财务舞弊预警作用分析 | 第35-45页 |
4.1 研究假说 | 第35页 |
4.2 构建财务舞弊预警模型的支持向量机算法 | 第35-39页 |
4.2.1 支持向量机在分类问题中的应用 | 第35-38页 |
4.2.2 支持向量机构建舞弊预警模型的适用性 | 第38-39页 |
4.3 内控质量评价对财务舞弊预警作用研究 | 第39-45页 |
4.3.1 样本数据预处理 | 第39页 |
4.3.2 核函数的选择 | 第39-40页 |
4.3.3 核函数参数的确定 | 第40-41页 |
4.3.4 财务舞弊预警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5.1 改进内部控制环境 | 第45-46页 |
5.2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及反馈体系 | 第46页 |
5.3 构建以内控质量考评为核心的监管机制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附录 B 基于 MATLAB 的 SVM 模型分类程序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