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毛色遗传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 Melanophilin 基因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 本课题组对山羊 MLPH 基因研究成果 | 第11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3-16页 |
2.1.1 试验山羊样品来源及采样方法 | 第13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3-14页 |
2.1.3 试剂 | 第14-15页 |
2.1.4 溶液试剂的配制 | 第15-16页 |
2.1.5 主要分析软件 | 第16页 |
2.2 试验方法和步骤 | 第16-24页 |
2.2.1 山羊皮肤组织总 RNA 提取与检测 | 第16-18页 |
2.2.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第18-22页 |
2.2.3 山羊血液 DNA 提取与检测 | 第22-23页 |
2.2.4 PCR 扩增 | 第23-24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24-26页 |
2.3.1 RT-PCR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2.3.2 群体遗传学数据分析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4页 |
3.1 不同毛色山羊皮肤组织 MLPH 基因差异表达量的分析 | 第26-29页 |
3.1.1 山羊皮肤组织的 mRNA | 第26页 |
3.1.2 产物条带的鉴定 | 第26-27页 |
3.1.3 RT-PCR 检测不同毛色山羊皮肤组织 MLPH 基因差异表达量的结果 | 第27-29页 |
3.2 提取的基因组 DNA | 第29页 |
3.3 MLPH 基因部分序列的测得与分析 | 第29-31页 |
3.3.1 MLPH 基因内含子 7、内含子 14 和外显子 15 部分序列的扩增结果 | 第29页 |
3.3.2 MLPH 基因的测序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3.4 山羊 MLPH 基因内含子 7 部分序列的多态位点分析 | 第31-41页 |
3.4.1 内含子 7 的突变位点 | 第31-32页 |
3.4.2 位点 g.G8067C 和 g.T8068C 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32-34页 |
3.4.3 位点 g.C8104G 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34-36页 |
3.4.4 位点 g.G8151A 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36-38页 |
3.4.5 位点 g.A8352G 和 g.A8362G 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38-40页 |
3.4.6 MLPH 基因内含子 7 的 6 个突变位点的综合分析 | 第40-41页 |
3.5 山羊 MLPH 基因内含子 14 部分序列的多态位点分析 | 第41-51页 |
3.5.1 内含子 14 的突变位点 | 第41-42页 |
3.5.2 位点 g.G16669T 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42-43页 |
3.5.3 位点 g.T16710A 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43-46页 |
3.5.4 位点 g.C16711A,g.A16761G 和 g.C17041T 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46-48页 |
3.5.5 位点 g.G17075C 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48-50页 |
3.5.6 MLPH 基因内含子 14 的 6 个突变位点的综合分析 | 第50-51页 |
3.6 山羊 MLPH 基因外显子 15 部分序列的多态位点分析 | 第51-54页 |
3.6.1 外显子 15 的突变位点 | 第51页 |
3.6.2 位点 g.G17298T 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51-54页 |
4 讨论 | 第54-58页 |
4.1 试验过程讨论 | 第54-55页 |
4.1.1 PCR 的扩增 | 第54页 |
4.1.2 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 | 第54-55页 |
4.2 试验结果分析讨论 | 第55-58页 |
4.2.1 RT-PCR 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2.2 突变位点的确定及分析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