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内质网应激在铜差异性影响黄颡鱼和虾虎鱼脂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第9-14页
Abstract第14-19页
缩略词表第20-2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2-33页
    1 内质网应激(ER Stress)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第22-26页
        1.1 ER Stress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第22-24页
        1.2 ER Stress介导的信号通路第24-26页
            1.2.1 PERK-e IF2α 介导的UPR信号途径第24-25页
            1.2.2 IRE-1 介导的UPR信号途径第25页
            1.2.3 ATF6转录诱导的UPR信号途径第25-26页
        1.3 钙离子信号通道及其与ER Stress的关系第26页
    2 ER Stress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对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第26-29页
        2.1 ER Stress通过激活SREBP-1c而直接调控脂类代谢第27-28页
        2.2 ER Stress通过调控脂类代谢相关因子的转录水平影响脂类代谢第28页
        2.3 ER Stress反应通过调节Apo B影响脂类的分泌第28-29页
    3 关于铜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第29-31页
        3.1 铜对鱼类的生理及其毒性作用第29-30页
            3.1.1 铜对鱼类的生理作用第29页
            3.1.2 水体铜暴露对鱼类的毒性作用第29-30页
            3.1.3 饲料中铜过量对鱼类的毒副作用第30页
        3.2 铜对鱼类脂代谢的影响第30-31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黄颡鱼和虾虎鱼内质网应激(ER Stress)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第33-63页
    第一节 黄颡鱼ER Stress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第33-50页
        1 前言第33-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2.1 实验鱼的饲养及样品采集第34-35页
            2.2 实验试剂第35页
            2.3 GRP78、CRT、PERK、IRE-1α 和ATF-6α 基因c DNA序列的克隆第35-36页
                2.3.1 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 DNA的合成第35页
                2.3.2 黄颡鱼内质网应激基因c DNA核心序列的克隆及测序第35页
                2.3.3 黄颡鱼内质网应激基因c DNA 3’和 5’末端的克隆及测序第35-36页
            2.4 序列分析第36-37页
            2.5 黄颡鱼内质网应激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第37-38页
            2.6 统计分析第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46页
            3.1 黄颡鱼内质网应激基因c DNA序列特征第38-39页
            3.2 黄颡鱼内质网应激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第39页
            3.3 黄颡鱼内质网应激基因进化分析第39-46页
            3.4 黄颡鱼内质网应激基因的组织表达水平第46页
        4 讨论第46-50页
    第二节 虾虎鱼ER Stress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第50-63页
        1 前言第5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2.1 实验鱼的饲养及样品采集第50-51页
            2.2 实验试剂第51页
            2.3 c DNA序列的克隆第51页
            2.4 序列分析第51页
            2.5 组织表达分析第51页
            2.6 统计分析第51-5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3-61页
            3.1 虾虎鱼内质网应激基因的c DNA序列特征第53页
            3.2 虾虎鱼内质网应激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第53-54页
            3.3 虾虎鱼内质网应激基因的进化分析第54-60页
            3.4 虾虎鱼内质网应激基因的组织表达水平第60-61页
        4 讨论第61-63页
第三章 铜对黄颡鱼和虾虎鱼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第63-90页
    第一节 水体铜暴露对黄颡鱼内质网超微结构、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第63-74页
        1 前言第63-6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5-68页
            2.1 实验试剂第65页
            2.2 试剂处理第65页
            2.3 实验设计第65-67页
                2.3.1 活体原位实验:水体铜暴露对黄颡鱼内质网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第65-66页
                2.3.2 离体实验:铜对黄颡鱼肝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的影响第66-67页
                    2.3.2.1 黄颡鱼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及培养第66-67页
                    2.3.2.2 细胞内钙离子的测定第67页
            2.4 样品分析第67-68页
                2.4.1 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第67页
                2.4.2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67页
                2.4.3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测定细胞内钙离子第67-68页
            2.5 统计分析第6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8-72页
            3.1 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TEM)第68-70页
            3.2 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第70-71页
            3.3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第71-72页
        4 讨论第72-74页
    第二节 饲料铜缺乏和过量对黄颡鱼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第74-81页
        1 前言第74-7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2.1 实验试剂第75页
            2.2 饲料配制第75页
            2.3 实验设计及采样第75-76页
            2.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76-77页
            2.5 统计分析第7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7-79页
            3.1 肝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第77-78页
            3.2 肌肉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第78-79页
        4 讨论第79-81页
    第三节 水体铜暴露对虾虎鱼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第81-90页
        1 前言第81-8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82-84页
            2.1 实验试剂第82页
            2.2 试剂处理第82页
            2.3 实验设计第82-83页
                2.3.1 活体原位实验:探究水体暴露对虾虎鱼内质网及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第82-83页
                2.3.2 离体实验:探究铜对虾虎鱼肝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的影响第83页
                    2.3.2.1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及培养第83页
                    2.3.2.2 细胞内钙离子的测定第83页
            2.4 样品分析第83-84页
                2.4.1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83页
                2.4.2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测定细胞内钙离子第83-84页
            2.5 统计分析第8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4-88页
            3.1 虾虎鱼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第84-85页
            3.2 双因素分析第85-86页
            3.3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第86-88页
        4 讨论第88-90页
第四章 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铜影响黄颡鱼和虾虎鱼脂肪沉积及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第90-111页
    第一节 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铜影响黄颡鱼脂肪沉积及活化SREBP-1c过程中的作用及部分机制第90-105页
        1 前言第90-9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92-95页
            2.1 实验试剂第92页
            2.2 试剂处理第92页
            2.3 实验设计第92-93页
                2.3.1 活体原位实验:水体暴露对黄颡鱼肝脏内脂肪沉积及SREBP-1c活化的影响第92-93页
                2.3.2 离体实验:4-PBA对黄颡鱼肝细胞内ER Stress反应的抑制效果及其对脂肪沉积及SREBP-1c通路活化产生的影响第93页
            2.4 样品分析第93-94页
                2.4.1 脂肪和铜含量测定第93页
                2.4.2 肝脏H&E和油红O染色第93页
                2.4.3 FAS活性及TG含量测定第93-94页
                2.4.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94页
            2.5 统计分析第94-9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5-102页
            3.1 形态学参数及肝脏铜含量第95-96页
            3.2 肝脏脂肪含量及FAS活性第96-97页
            3.3 肝脏H&E及油红O染色第97-99页
            3.4 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第99页
            3.5 双因素分析第99-102页
        4 讨论第102-105页
    第二节 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铜影响虾虎鱼脂肪沉积及SREBP-1c活化过程中的作用及部分机制第105-111页
        1 前言第105-10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06-108页
            2.1 实验试剂第106页
            2.2 试剂处理第106页
            2.3 实验设计第106页
            2.4 样品分析第106-107页
                2.4.1 FAS活性及TG含量测定第106页
                2.4.2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106-107页
            2.5 统计分析第107-10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8-109页
            3.1 肝细胞FAS活性及TG含量第108-109页
            3.2 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第109页
        4 讨论第109-111页
全文总结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30页
附录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生存预后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猪基因组中拷贝数变异分析及多聚腺苷酸化位点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