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变形固体动力学论文--散体力学论文

颗粒流粒径分聚的模型与模拟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1-2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颗粒介质的力学性质及其本构关系第13-20页
        1.2.1 颗粒固态第13-14页
        1.2.2 颗粒气态第14-15页
        1.2.3 颗粒液态第15-18页
        1.2.4 颗粒介质力学状态的转化第18-20页
    1.3 颗粒介质的分聚现象第20-27页
        1.3.1 渗流扩散模型第21-23页
        1.3.2 动力筛分模型第23-26页
        1.3.3 热扩散模型第26-27页
        1.3.4 颗粒流粒径分聚模型的优缺点总结第27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7-29页
第2章 颗粒流跨流态粒径分聚模型第29-78页
    2.1 本章引言第29-30页
    2.2 颗粒流粒径分聚的两种理论模型第30-37页
        2.2.1 混合物理论第30-34页
        2.2.2 动理学理论第34-36页
        2.2.3 两种理论的比较第36-37页
    2.3 明渠坡面颗粒流粒径分聚的离散元模拟第37-66页
        2.3.1 离散元数值模型第38-39页
        2.3.2 数值实验设计第39-40页
        2.3.3 数据统计方法第40-42页
        2.3.4 明渠坡面颗粒流基本流动特征第42-57页
        2.3.5 两种分聚理论预测与模拟结果对比第57-63页
        2.3.6 颗粒流流态与粒径分聚第63-66页
    2.4 跨流态颗粒流粒径分聚模型第66-76页
        2.4.1 模型推导第68-74页
        2.4.2 模型验证第74-76页
    2.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3章 颗粒介质跨流态本构关系及其物质点法实现第78-106页
    3.1 本章引言第78-79页
    3.2 颗粒介质跨流态本构模型第79-86页
        3.2.1 颗粒介质的弹塑性行为第80-84页
        3.2.2 颗粒介质的粘性行为第84-85页
        3.2.3 颗粒介质跨流态本构第85-86页
    3.3 跨流态颗粒介质本构的物质点方法实现第86-92页
        3.3.1 物质点方法及其计算流程第86-90页
        3.3.2 跨流态颗粒介质本构模型的物质点方法实现第90-92页
    3.4 模型验证第92-104页
        3.4.1 稳定颗粒流第93-95页
        3.4.2 颗粒堆体崩塌第95-100页
        3.4.3 颗粒介质双轴压缩第100-104页
    3.5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4章 跨流态颗粒流粒径分聚的连续介质模拟第106-121页
    4.1 本章引言第106页
    4.2 多相流的物质点法第106-107页
    4.3 双粒径混合颗粒流粒径分聚的物质点法第107-113页
        4.3.1 两相物质点方法第108-109页
        4.3.2 耦合物质点方法第109-112页
        4.3.3 颗粒流粒径分聚耦合物质点方法计算流程第112-113页
    4.4 双粒径颗粒混合物明渠坡面流粒径分聚模拟第113-119页
    4.5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121-123页
    5.1 主要结论第121页
    5.2 论文创新点第121-122页
    5.3 研究展望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附录A 混合物理论分聚模型相间作用力第135-136页
附录B 非线性弹性能密度函数稳定性条件第136-138页
附录C 双粒径混合物的局域流变特性第138-140页
附录D 渗流 -扩散分聚模型与流态第140-14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钛酸锶上外延铁硒薄膜表面碱金属吸附及其超导性质研究
下一篇:保留颈后伸肌群的颈椎椎板成形术在多节段颈脊髓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