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7页 |
1.1 利巴韦林在丙肝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 第15-24页 |
1.1.1 利巴韦林概述 | 第15页 |
1.1.2 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 | 第15-17页 |
1.1.3 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抗病毒作用机制 | 第17-21页 |
1.1.4 利巴韦林在无干扰素时代仍不可或缺 | 第21-24页 |
1.2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 第24-34页 |
1.2.1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概述 | 第24-30页 |
1.2.2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丙型肝炎 | 第30-34页 |
1.3 本研究使用HCV-1A细胞系-H77S.3/GLUC2A感染细胞 | 第34-35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5-37页 |
第2章 利巴韦林调节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活化状态的研究 | 第37-7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2.1.1 细胞株 | 第37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8-51页 |
2.2.1 利巴韦林增强TLR7/9 介导的pDC-Gen2.2 细胞激活 | 第38-43页 |
2.2.2 pDCs是PBMCs中主要的IFN-a分泌细胞 | 第43-47页 |
2.2.3 利巴韦林增强p DCs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47-50页 |
2.2.4 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51-67页 |
2.3.1 利巴韦林增强TLR7/9 介导的pDC-Gen2.2 细胞激活 | 第51-60页 |
2.3.2 pDCs是PBMCs中主要的IFN-a分泌细胞 | 第60-63页 |
2.3.3 利巴韦林增强p DCs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63-67页 |
2.4 讨论 | 第67-71页 |
第3章 利巴韦林调节PDCS活化状态对HCV复制的影响 | 第71-83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71-72页 |
3.1.1 细胞株 | 第71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71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71-7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72-76页 |
3.2.1 检测H77S.3/Gluc2A感染细胞对IFN-a及利巴韦林的敏感性 | 第72-74页 |
3.2.2 检测利巴韦林、pDC-Gen2.2 对HCV RNA的影响 | 第74-75页 |
3.2.3 统计分析 | 第75-76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76-80页 |
3.3.1 利巴韦林对Huh7.5 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76页 |
3.3.2 H77S.3/Gluc2A感染细胞对IFN-a及利巴韦林的敏感性 | 第76-78页 |
3.3.3 利巴韦林/Cp GA、pDC-Gen2.2 对HCV RNA影响 | 第78-80页 |
3.4 讨论 | 第80-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本实验创新点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