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概述 | 第11-17页 |
1.1 前科消灭制度的内涵 | 第11-14页 |
1.1.1 前科消灭制度的概念 | 第11-12页 |
1.1.2 前科消灭制度的价值 | 第12-13页 |
1.1.3 前科消灭的法律后果 | 第13-14页 |
1.2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4-17页 |
1.2.1 有利于未成年犯罪人复归社会 | 第14-15页 |
1.2.2 有利于未成年犯罪人人权保障 | 第15页 |
1.2.3 有利于社会稳定 | 第15-17页 |
第2章 我国未成年人前科处置制度的立法规定评述 | 第17-25页 |
2.1 我国的前科报告制度立法规定及不足 | 第17-19页 |
2.1.1 未区别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 | 第17-18页 |
2.1.2 未细化前科报告义务主体的年龄 | 第18-19页 |
2.1.3 未根据改造表现免除前科报告义务 | 第19页 |
2.2 现行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及其缺陷 | 第19-25页 |
2.2.1 对封存机构规定不明晰 | 第20-21页 |
2.2.2 未明确封存下达形式 | 第21页 |
2.2.3 封存运行程序规定阙如 | 第21-22页 |
2.2.4 封存的法律后果模糊 | 第22-23页 |
2.2.5 缺乏封存监管体制及责任追究机制 | 第23-25页 |
第3章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境外立法比较 | 第25-31页 |
3.1 域外国家和地区立法例 | 第25-28页 |
3.1.1 大陆法系的立法例 | 第25-27页 |
3.1.1.1 德国立法 | 第25-26页 |
3.1.1.2 法国立法 | 第26页 |
3.1.1.3 日本立法 | 第26-27页 |
3.1.2 英美法系的立法例 | 第27-28页 |
3.1.2.1 英国立法 | 第27页 |
3.1.2.2 美国立法 | 第27-28页 |
3.2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域外经验启示 | 第28-31页 |
3.2.1 前科消灭的制度内涵与适用范围 | 第28页 |
3.2.2 前科消灭的时间条件与实质条件 | 第28-29页 |
3.2.3 前科消灭的具体方式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未成年人前科处置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1-41页 |
4.1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的立法设计 | 第31-36页 |
4.1.1 条件 | 第32-35页 |
4.1.2 程序条件 | 第35-36页 |
4.2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后的效果 | 第36-37页 |
4.3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监督机制 | 第37-38页 |
4.4 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配套体系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