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港口环境污染治理法治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目的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9页
        1.2.1 研究思路第9页
        1.2.2 研究方法第9页
    1.3 研究现状与综述第9-14页
        1.3.1 国内港口污染治理研究现状第9-12页
        1.3.2 国外港口污染治理研究现状第12-14页
2.港口环境污染治理概述第14-21页
    2.1 有关概念的界定第14页
        2.1.1 关于港口的界定第14页
        2.1.2 关于码头的界定第14页
        2.1.3 关于船舶界定第14页
    2.2 港口污染类型第14-18页
        2.2.1 港口的大气污染第15-16页
        2.2.2 港口的水污染第16页
        2.2.3 港口的噪声污染第16页
        2.2.4 港口的光污染第16-17页
        2.2.5 港口的固体垃圾污染第17页
        2.2.6 港口的外来物种入侵第17页
        2.2.7 港口区域土壤污染第17-18页
    2.3 港口污染的特殊性第18-21页
        2.3.1 污染源种类繁多、复杂第18-19页
        2.3.2 港口内产业结构复杂,污染集中第19页
        2.3.3 港口环境问题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性第19页
        2.3.4 港口环境污染具有一定隐蔽性第19页
        2.3.5 港口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第19-21页
3.港口环境污染治理法治化的困境第21-33页
    3.1 港口环境污染法治化的必要性第21-23页
        3.1.1 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求港口污染治理法治化第21-22页
        3.1.2 港口环境保护法治化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2页
        3.1.3 提高港口环境污染防治效果的需要第22-23页
    3.2 我国港口环境污染治理在法治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3-33页
        3.2.1 港口环境污染治理法治化的原理第24-27页
        3.2.2 港口环境污染防治立法方面的问题第27-29页
        3.2.3 港口环境污染防治执法方面的问题第29-30页
        3.2.4 港口环境污染防治司法方面的问题第30-31页
        3.2.5 港口环境污染防治守法方面的问题第31页
        3.2.6 港口环境污染防治法治化方面的其他问题第31-33页
4.发达国家和区域港口污染治理法治化的发展第33-40页
    4.1 美国第33-36页
        4.1.1 波士顿港的水污染治理第33页
        4.1.2 美国洛杉矶港与长滩港的空气污染治理第33-35页
        4.1.3 美国港口环境治理法治化的经验第35页
        4.1.4 美国港口环境治理法治化的不足第35-36页
    4.2 日本的港口污染治理第36-37页
        4.2.1 日本港口环境污染治理概况第36页
        4.2.2 日本港口环境治理法治化的经验第36-37页
    4.3 波罗的海区域港口环境污染治理第37-40页
        4.3.1 波罗的海港口区域情况简介第37-38页
        4.3.2 波罗的海港区法治方面的措施第38-40页
5.我国港口污染治理法治化的出路第40-50页
    5.1 我国港口污染治理法治化实践:绿色港口建设第40-43页
        5.1.1 绿色港口的基本理念第40页
        5.1.2 绿色港口建设的内容第40-41页
        5.1.3 绿色港口建设对港口污染治理法治化的启示第41-43页
    5.2 全面推进,实现我国港口环境污染治理的法治化第43-50页
        5.2.1 制定理念科学、定位准确的港口环境法律第43-45页
        5.2.2 加强港口环境执法第45-46页
        5.2.3 完善港口环境司法第46-47页
        5.2.4 重视环境守法与公众参与第47-50页
6.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造板释放污染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
下一篇:苏南乡村环境治理的发展性方略研究--基于“POTIC”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