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内部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1.1 内部公司治理概念 | 第23-24页 |
2.1.2 内部公司治理基础理论 | 第24-25页 |
2.2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相关理论 | 第25-28页 |
2.2.1 支农效率概念 | 第25-26页 |
2.2.2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概念界定 | 第26页 |
2.2.3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基础理论 | 第26-28页 |
2.3 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与支农效率之间关系分析 | 第28-29页 |
2.3.1 股权结构影响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机理 | 第28-29页 |
2.3.2 董事会治理影响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机理 | 第29页 |
2.3.3 监事会治理影响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机理 | 第29页 |
2.3.4 高管层激励影响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机理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及支农现状分析 | 第31-39页 |
3.1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概况 | 第31页 |
3.2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3.2.1 股权结构设置情况 | 第31-32页 |
3.2.2 董事会、监事会治理情况 | 第32-33页 |
3.2.3 高管层激励情况 | 第33页 |
3.3 农村信用社支农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3.3.1 陕西省农村县域金融需求分析 | 第33-36页 |
3.3.2 农村信用社支农现状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测度---基于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调研数据 | 第39-59页 |
4.1 研究方法及模型选择 | 第39-41页 |
4.1.1 研究方法选择 | 第39页 |
4.1.2 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 | 第39-41页 |
4.2 研究方法选择、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 第41-46页 |
4.2.1 研究方法选择 | 第41-44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44页 |
4.2.3 指标选取 | 第44-46页 |
4.3 基本统计分析 | 第46-48页 |
4.4 测度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8-56页 |
4.4.1 农村信用社支农内部效率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4.2 农村信用社支农外部效率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5 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对其支农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59-73页 |
5.1 假设提出 | 第59-61页 |
5.1.1 股权结构与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 | 第59-60页 |
5.1.2 董事会治理与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 | 第60页 |
5.1.3 监事会治理与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 | 第60页 |
5.1.4 高管层激励与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 | 第60-61页 |
5.2 数据来源 | 第61页 |
5.3 指标选择与模型构建 | 第61-64页 |
5.3.1 指标选择 | 第61-62页 |
5.3.2 模型构建 | 第62-64页 |
5.4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64-73页 |
5.4.1 数据处理 | 第64-67页 |
5.4.2 回归分析 | 第67-71页 |
5.4.3 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6 基于内部治理视角下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提升对策研究 | 第73-77页 |
6.1 建立完善的内部制衡机制 | 第73-74页 |
6.1.1 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 | 第73页 |
6.1.2 保持完善的制衡机制 | 第73-74页 |
6.2 构建健全的管理层激励机制 | 第74页 |
6.2.1 提高高层管理者持股比例 | 第74页 |
6.2.2 探索其他形式的激励机制 | 第74页 |
6.3 提高(理)董事会共同的治理机制 | 第74-75页 |
6.3.1 完善(理)董事会决策机制 | 第74-75页 |
6.3.2 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及监督权有效监督制衡机制 | 第75页 |
6.4 确立明确的监事会地位 | 第75-77页 |
6.4.1 强化监事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 第75页 |
6.4.2 强化监事和监事会责任 | 第75-77页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7-79页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 | 第87-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