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境下基于路径选择的PPP项目分类及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1 现实问题的描述 | 第11页 |
1.2.2 科学问题的凝炼 | 第11-12页 |
1.2.3 关键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第15-44页 |
2.1 PPP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9页 |
2.1.1 PPP内涵界定研究 | 第15-19页 |
2.1.2 针对PPP优势分析的探讨 | 第19-20页 |
2.1.3 PPP框架的发展与演变 | 第20-21页 |
2.1.4 政府对PPP的关注点 | 第21-23页 |
2.1.5 国内外PPP的具体运作模式 | 第23-29页 |
2.2 PPP项目评价方法相关研究现状 | 第29-44页 |
2.2.1 传统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29-35页 |
2.2.2 VfM评价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35-44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44-50页 |
3.1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44-47页 |
3.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44-46页 |
3.1.2 公共项目评价理论 | 第46-47页 |
3.2 基于路径选择的PPP模式分类研究设计 | 第47页 |
3.2.1 研究逻辑 | 第47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47页 |
3.3 基于路径选择的VfM评价匹配研究设计 | 第47-48页 |
3.3.1 研究逻辑 | 第47-48页 |
3.3.2 研究方法 | 第48页 |
3.4 PPP项目评价方法优化研究设计 | 第48-50页 |
3.4.1 研究逻辑 | 第48-49页 |
3.4.2 研究方法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路径选择的PPP模式分类研究 | 第50-59页 |
4.1 PPP分类标准分析 | 第50-54页 |
4.2 PPP分类标准确定 | 第54-56页 |
4.3 筛选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4.3.1 PPP模式的界定 | 第56-58页 |
4.3.2 PPP分类的结果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基于路径选择的VfM评价匹配研究 | 第59-69页 |
5.1 VfM的重新解读 | 第59-66页 |
5.2 VfM评价匹配模型构建 | 第66-69页 |
5.2.1 基本假设模型 | 第66-67页 |
5.2.2 匹配模型检验 | 第67-69页 |
第六章 PPP项目评价方法优化研究 | 第69-88页 |
6.1 传统评价流程优化研究 | 第69-70页 |
6.2 VfM评价方法优化研究 | 第70-88页 |
6.2.1 定性评价补充指标的确定 | 第70-77页 |
6.2.2 定量评价数据接口的确定 | 第77-8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第88-89页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