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永乐油田台105区块葡萄花层整体重复压裂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1-17页
    1.1 油藏地质特征第11-14页
        1.1.1 构造特征第11页
        1.1.2 储层特征第11-13页
        1.1.3 地层天然裂缝特征第13-14页
        1.1.4 油水分布与油藏类型第14页
        1.1.5 流体性质及油层压力、温度第14页
    1.2 油田开发生产情况第14-15页
        1.2.1 开发简况第14-15页
        1.2.2 生产情况第15页
    1.3 开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17页
        1.3.1 初次整体压裂裂缝的作用已基本或接近失效第16页
        1.3.2 区块油井产量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第16-17页
第二章 重复压裂机理及工艺措施研究第17-23页
    2.1 重复压裂机理研究第17-19页
        2.1.1 老缝新生的机理研究与对策第17-18页
        2.1.2 重复压裂裂缝转向机理研究第18-19页
    2.2 重复压裂工艺措施研究第19-20页
        2.2.1 增大排量,增加裂缝穿深第19页
        2.2.2 裂缝转向压裂工艺技术第19页
        2.2.3 暂堵剂分层压裂技术第19页
        2.2.4 裂缝合理支撑技术第19页
        2.2.5 缝网压裂技术第19-20页
    2.3 重复压裂井的选择第20-23页
        2.3.1 重复压裂井的选择的重要法则第20页
        2.3.2 重复压裂井的选择的分析方法第20-21页
        2.3.3 重复压裂井的选择条件第21-22页
        2.3.4 重复压裂措施步骤第22-23页
第三章 油藏压前评价第23-28页
    3.1 油藏剩余可采储量分析第23页
    3.2 油藏的地层能量分析第23-24页
    3.3 储层渗透率的评价第24-25页
    3.4 剩余油分布规律第25-26页
        3.4.1 剩余油在平面上的分布第25页
        3.4.2 剩余油在纵向上的分布第25-26页
    3.5 岩石力学参数及地应力评价第26页
        3.5.1 测井资料计算第26页
        3.5.2 生产动态反映第26页
    3.6 裂缝导流能力第26-27页
    3.7 就地应力场第27页
    3.8 以往压裂施工评价第27-28页
第四章 重复压裂优化设计及材料选择第28-49页
    4.1 重复压裂产量影响因素分析第28-33页
    4.2 重复压裂裂缝参数优选第33-41页
        4.2.1 井网型式及计算单元第33-34页
        4.2.2 模拟计算方法与基本计算参数选取第34-35页
        4.2.3 水力裂缝与井网的优化匹配研究第35-41页
    4.3 重复压裂压裂规模优选第41-45页
        4.3.1 裂缝模拟优化压裂规模第41-44页
        4.3.2 施工参数优化第44-45页
    4.4 现有压裂液配方体系评价第45-47页
    4.5 重复压裂工艺对压裂液的要求第47页
    4.6 砂岩油藏特点对压裂液的需求第47页
    4.7 支撑剂评价与优选第47-49页
        4.7.1 支撑剂的选择最主要的原则第47-48页
        4.7.2 满足导流能力要求第48页
        4.7.3 支撑剂选择结果第48-49页
第五章 重复压裂效果分析第49-55页
    5.1 重复压裂预期效果第49页
    5.2 重复压裂前后效果对比第49-53页
        5.2.1 重复压裂前生产数据第49-50页
        5.2.2 历年压裂效果分析第50-51页
        5.2.3 重复压裂后生产数据第51-52页
        5.2.4 重复压裂后效果分析第52-53页
    5.3 重复压裂技术后续可行性分析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SGA-Ⅱ的海星浮筒壳体结构优化
下一篇:地质导向技术在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