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区域概况 | 第13-16页 |
1.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页 |
1.2 储层物性及原油性质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 第16-35页 |
2.1 特低渗透储层岩心扫描电镜分析 | 第16-22页 |
2.2 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 第22-35页 |
2.2.1 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 第22页 |
2.2.2 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分布特征 | 第22-32页 |
2.2.3 渗透率与孔隙参数的关系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核磁共振可动流体研究 | 第35-40页 |
3.1 核磁共振测试可动流体原理 | 第35-36页 |
3.2 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3.3 特低渗透油藏可动流体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章 特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 | 第40-51页 |
4.1 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 | 第40-42页 |
4.1.1 实验流程和实验设备 | 第40-41页 |
4.1.2 实验步骤 | 第41-42页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51页 |
4.2.1 无裂缝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 | 第42-48页 |
4.2.2 裂缝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 | 第48-51页 |
第五章 特低渗透储层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 | 第51-59页 |
5.1 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 第51-55页 |
5.1.1 单一介质启动压力梯度测试 | 第51-54页 |
5.1.2 双重介质启动压力梯度测试 | 第54-55页 |
5.2 特低渗透储层非线性渗流方程的建立 | 第55-59页 |
5.2.1 单一介质渗流方程 | 第55-58页 |
5.2.2 双重介质渗流方程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特低渗透油藏驱油效率研究 | 第59-73页 |
6.1 不同渗透率级别岩心水驱规律特征研究 | 第59-62页 |
6.1.1 单一介质岩心 | 第59-61页 |
6.1.2 双重介质岩心 | 第61-62页 |
6.2 孔隙参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 | 第62-64页 |
6.3 原油粘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 | 第64-69页 |
6.4 注入倍数对驱油效率影响及含水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 第69-70页 |
6.5 驱替压差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 | 第70-73页 |
第七章 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水驱动用界限 | 第73-78页 |
7.1 储层流动孔喉动用下限 | 第73-75页 |
7.2 水驱渗透率下限研究 | 第75-78页 |
7.2.1 可动流体百分数法 | 第75-76页 |
7.2.2 平均喉道半径法 | 第76页 |
7.2.3 启动压力梯度法 | 第76-77页 |
7.2.4 水驱动用渗透率界限的综合确定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