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视角下林州南部乡镇聚落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地域范围、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地域范围界定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相关概念释义与界定 | 第13-14页 |
1.3.1“聚落”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2 美丽乡村内涵 | 第14页 |
1.3.3 美丽乡村与聚落发展的关联性解析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4-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2.1 国内外聚落研究历程 | 第18-20页 |
2.1.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页 |
2.1.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1.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价 | 第19-20页 |
2.2 国内外乡村建设实践 | 第20-23页 |
2.2.1 国外乡村建设实践 | 第20-21页 |
2.2.2 国内美丽乡村建设实践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林州南部五龙镇乡村聚落发展概况 | 第24-36页 |
3.1 林州南部五龙镇乡村聚落发展依托环境 | 第24-27页 |
3.1.1 发展依托的自然环境 | 第24-25页 |
3.1.2 发展依托的社会环境 | 第25-27页 |
3.2 五龙镇乡村聚落空间现状 | 第27-31页 |
3.2.1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3.2.2 乡村聚落的形态模式 | 第28-31页 |
3.3 五龙镇乡村聚落发展的动因分析 | 第31-33页 |
3.3.1 影响聚落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 第31页 |
3.3.2 影响聚落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3.3.3 影响聚落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3.3.4 影响聚落发展的政策制度因素分析 | 第33页 |
3.3.5 影响聚落发展的技术因素分析 | 第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4 聚落发展的现实与问题剖析 | 第36-50页 |
4.1 乡村聚落发展程度不均,规模各异 | 第36-41页 |
4.1.1 盆地聚落规模较大,山区聚落规模偏小 | 第36-37页 |
4.1.2 聚落的空废化问题 | 第37-41页 |
4.2 大环境生态良好,人居环境堪忧 | 第41-43页 |
4.2.1 大环境生态基底良好 | 第41-42页 |
4.2.2 人居环境堪忧 | 第42-43页 |
4.3 公共设施分配不均,基础建设相对完善 | 第43-45页 |
4.3.1 商业型公共设施 | 第43页 |
4.3.2 文教型公共设施 | 第43-44页 |
4.3.3 医疗卫生公共设施 | 第44页 |
4.3.4 基本生活设施 | 第44-45页 |
4.4 乡村建设散乱,规划观念意识缺失 | 第45页 |
4.5 院落的退化与生活空间室内化发展 | 第45-50页 |
4.5.1 院落类型演化 | 第46-47页 |
4.5.2 建筑平面布局演变 | 第47-50页 |
5 美丽乡村视角下林州南部乡村聚落优化研究 | 第50-60页 |
5.1 乡村聚落优化原则 | 第50-51页 |
5.1.1 因地制宜,适宜发展原则 | 第50页 |
5.1.2 以人为本,以民为基原则 | 第50页 |
5.1.3 整合高效,多方互动原则 | 第50页 |
5.1.4 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0-51页 |
5.2 分层面乡村聚落发展引导 | 第51-53页 |
5.2.1 宏观层面 | 第51页 |
5.2.2 中观层面 | 第51-52页 |
5.2.3 微观层面 | 第52-53页 |
5.3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探讨分析 | 第53-58页 |
5.3.1 生态保护型美丽乡村模式 | 第54-55页 |
5.3.2 社会综治型美丽乡村模式 | 第55-56页 |
5.3.3 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模式 | 第56-58页 |
5.4 美丽乡村建设的几个具体对策与建议 | 第58-59页 |
5.4.1 加强乡村建设管理,做好村庄规划 | 第58页 |
5.4.2 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美化村容村貌 | 第58页 |
5.4.3 规划建设精品村庄,创建品牌特色 | 第58-59页 |
5.4.4 健全管理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 第59页 |
5.4.5 繁荣乡村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第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