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5.1 国外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5.2 国内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5.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理论及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7-23页 |
2.1 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内涵 | 第17页 |
2.2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2.3 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 | 第18-23页 |
2.3.1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理论 | 第18-19页 |
2.3.2 毛泽东的城乡发关系理论 | 第19-20页 |
2.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互动发展理论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昆明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分析 | 第23-37页 |
3.1 昆明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3-30页 |
3.1.1 云南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现状 | 第23-24页 |
3.1.2 昆明市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3.1.3 昆明市城镇化发展的个案评价——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 | 第27-29页 |
3.1.4 昆明市城镇化发展的特色和成功经验 | 第29-30页 |
3.2 昆明市城镇化发展的困境 | 第30-34页 |
3.2.1 现有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资源限制 | 第30-31页 |
3.2.2 现有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资金限制 | 第31-32页 |
3.2.3 现有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生态限制 | 第32-34页 |
3.2.4 现有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其他问题 | 第34页 |
3.3 其他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按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推进昆明新型城镇化发展 | 第37-48页 |
4.1 昆明市在主体功能区中的发展定位 | 第37-40页 |
4.1.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中的发展定位 | 第37-38页 |
4.1.2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发展定位 | 第38-39页 |
4.1.3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的发展定位 | 第39-40页 |
4.1.4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观的重要举措 | 第40页 |
4.2 符合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索 | 第40-44页 |
4.2.1 呈贡区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 第41-42页 |
4.2.2 呈贡区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 第42-43页 |
4.2.3 构建呈贡区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第43-44页 |
4.3 符合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构建 | 第44-48页 |
4.3.1 实行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 | 第44-45页 |
4.3.2 实行最为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 | 第45-46页 |
4.3.3 完善其他相关的体制机制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1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49页 |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和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