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工艺论文--一般方法论文--焊后处理论文

高刚度焊接构件附加质量振动时效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页
    1.2 课题研究意义第9-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第11-12页
        1.3.1 振动时效的国外发展及应用情况第11页
        1.3.2 振动时效在国内的发展及现状第11-12页
        1.3.3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第12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振动时效原理分析第14-31页
    2.1 残余应力第14-17页
        2.1.1 残余应力力学模型第14-15页
        2.1.2 残余应力产生原因及分类第15页
        2.1.3 焊接残余应力第15-16页
        2.1.4 焊接变形种类第16-17页
        2.1.5 焊接残余应力影响第17页
    2.2 振动时效机理分析第17-19页
    2.3 振动时效工艺研究与探讨第19-20页
        2.3.1 工件的分类及支撑方法第19页
        2.3.2 工件固有振型以及节线的确定第19-20页
    2.4 振动时效方法第20-21页
        2.4.1、频率控制第20页
        2.4.2 组合共振第20-21页
    2.5 振动时效激振参数的确定第21-24页
        2.5.1.激振力的选择第21-22页
        2.5.2.激振频率的选择第22-23页
        2.5.3 激振时间的确定第23-24页
    2.6 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第24-26页
        2.6.2 残余应力测试法第25页
        2.6.3 精度稳定测量法第25-26页
    2.7 激振参数与金属构件固有参数的关系第26-31页
        2.7.1 振动构件的力学模型与固有参数第26-28页
        2.7.2 激振参数与固有振动参数的关系第28-31页
3 模态分析理论及模态实验第31-37页
    3.1 模态分析理论第31-33页
    3.2 振动时效模态实验第33-37页
        3.2.1 模态实验设备第33-35页
        3.2.2 模态实验基本步骤第35-37页
4 高刚度焊接构件振动时效研究第37-58页
    4.1 高刚度金属焊接构件第37页
    4.2 高刚度金属构件的附加质量振动时效法第37-39页
    4.3 有限元理论分析及有限元软件分析第39-46页
        4.3.1 有限元理论分析第39-44页
        4.3.2 ANSYS软件介绍第44-46页
    4.4 高刚度焊接构件有限元仿真第46-50页
        4.4.1 几何模型的导入第46页
        4.4.2 材料属性的设置第46-47页
        4.4.3 单元选择和网格划分第47页
        4.4.4 高刚度焊接构件的模态计算第47-50页
    4.5 高刚度焊接构件振动时效实验研究第50-58页
        4.5.1 梳棉机道夫滚筒焊接构件实验模态分析第50-51页
        4.5.2 梳棉机道夫滚筒焊接构件附加质量法振动时效实验第51-58页
5.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5.1 研究结论第58页
    5.2 课题创新点第58页
    5.3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1 主要符号表第63-64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圆弧齿廓齿轮成形磨削法的研究、仿真及试验
下一篇:低温气体冷却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