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海上溢油监测仪器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原理 | 第16-27页 |
2.1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原理 | 第16-17页 |
2.2 表面等离子体波的形成 | 第17-20页 |
2.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学激发 | 第20-22页 |
2.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分类 | 第22-26页 |
2.4.1 按激发方式分类 | 第22-25页 |
2.4.2 按检测方式分类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海上溢油检测装置理论分析与选定 | 第27-40页 |
3.1 SPR传感器基本结构的确定 | 第27-34页 |
3.1.1 光纤材质 | 第27-29页 |
3.1.2 棱镜材料 | 第29-30页 |
3.1.3 金属薄膜 | 第30-33页 |
3.1.4 光源选择 | 第33-34页 |
3.2 光纤SPR海上溢油检测研究装置的选择 | 第34-36页 |
3.2.1 光纤SPR海上溢油检测装置的原理及设计 | 第34-35页 |
3.2.2 光纤SPR海上溢油检测装置构成 | 第35-36页 |
3.3 棱镜SPR海上溢油检测研究装置的选择 | 第36-38页 |
3.3.1 棱镜SPR海上溢油检测原理及设计 | 第36-38页 |
3.3.2 棱镜SPR海上溢油检测装置构成 | 第38页 |
3.4 总体技术指标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39-40页 |
第4章 SPR实验装置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0-52页 |
4.1 光纤SPR检测传感器装置实验验证分析 | 第40-42页 |
4.1.1 实验检测的目的 | 第40页 |
4.1.2 实验检测数据进行模拟处理 | 第40-42页 |
4.2 棱镜SPR检测传感器装置验证分析 | 第42-48页 |
4.2.1 棱镜折射率仿真 | 第42-43页 |
4.2.2 入射光光源仿真 | 第43-45页 |
4.2.3 传感金膜厚度仿真 | 第45-46页 |
4.2.4 ZEMAX仿真光路 | 第46-48页 |
4.3 利用小波去噪对高斯白噪声检测去噪和平均处理 | 第48-51页 |
4.3.1 检测装置噪声的影响 | 第48页 |
4.3.2 SPR光谱小波去噪 | 第48-50页 |
4.3.3 重复性实验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51-52页 |
第5章 棱镜SPR海上溢油检测装置实验研究 | 第52-65页 |
5.1 棱镜SPR传感实验装置 | 第52-57页 |
5.1.1 光源 | 第53-54页 |
5.1.2 棱镜 | 第54-55页 |
5.1.3 探测器 | 第55-56页 |
5.1.4 数据采集部分 | 第56-57页 |
5.2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57-61页 |
5.2.1 软件采集及分析 | 第57页 |
5.2.2 数据分析处理 | 第57-61页 |
5.3 不确定度分析 | 第61-62页 |
5.4 棱镜SPR溢油检测小型化装置特点 | 第62-63页 |
5.5 棱镜SPR溢油检测小型化装置的技术难点 | 第63-64页 |
5.6 基于SPR海上溢油检测小型化装置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5-67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6.1.1 主要工作 | 第65页 |
6.1.2 创新点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