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内源呼吸特征及其对异养菌生物量估算的影响规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背景第9-10页
    1.2 活性污泥第10-13页
        1.2.1 活性污泥工作原理第11页
        1.2.2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第11-12页
        1.2.3 工业废水活性污泥工艺第12-13页
    1.3 课题的提出、目的和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3-17页
        1.3.1 课题提出第13-14页
        1.3.2 课题来源第14页
        1.3.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页
        1.3.4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4-16页
        1.3.5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原理与方法第17-28页
    2.1 实验仪器第17页
        2.1.1 WBM400型微生物状态分析平台第17页
        2.1.2 常规项目分析仪器及方法第17页
    2.2 活性污泥理论及模型概述第17-22页
        2.2.1 活性污泥理论第17-20页
        2.2.2 活性污泥模型概述第20-22页
    2.3 微生物呼吸过程第22-24页
        2.3.1 呼吸类型及原理第22-24页
    2.4 呼吸速率OUR的测定第24-28页
        2.4.1 呼吸速率OUR第24-25页
        2.4.2 测量原理第25-26页
        2.4.3 测量方法第26-28页
3 内源呼吸特征分析第28-46页
    3.1 微生物内源呼吸第28-29页
    3.2 呼吸图谱技术及其意义第29-30页
    3.3 呼吸图谱特征第30-32页
    3.4 内源呼吸比例特征第32-36页
    3.5 自养菌比值和异养菌比值特征第36-38页
    3.6 水质等其它参数特征第38-45页
        3.6.1 COD和NH_4~+-N 降解速率第38-41页
        3.6.2 电导率第41-43页
        3.6.3 污泥粒径分布变化第43-45页
    3.7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异养菌生物量的测定分析第46-55页
    4.1 呼吸增量法第46-48页
        4.1.1 测定原理第46-47页
        4.1.2 实验仪器操作步骤第47-48页
    4.2 内源呼吸速率估算生物量第48-49页
        4.2.1 测定原理第48-49页
    4.3 两种异养菌生物量计算对比第49-52页
    4.4 内源呼吸估算误差原因第52-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结论与建议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56页
    5.2 建议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对常规工艺去除农药的影响
下一篇:吹扫捕集与顶空固相微萃取两种预处理方式联合GC-MS/MS同时检测水中十二种挥发性苯系物和有机含氧汽油添加剂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