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6-28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二、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6-28页 |
第一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关系 | 第28-56页 |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 第28-37页 |
一、气候变化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 | 第28-31页 |
二、应对气候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第31-33页 |
三、国际贸易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 第33-37页 |
第二节 国际气候规则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关系 | 第37-45页 |
一、国际气候规则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冲突与协调 | 第37-40页 |
二、国际气候规则与国际贸易规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 | 第40-41页 |
三、国际气候规则与国际贸易规则多边谈判的相互影响 | 第41-45页 |
第三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国际贸易规则 | 第45-56页 |
一、国际气候规则授权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 第45-47页 |
二、国家(或经济体)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 第47-51页 |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界定 | 第51-54页 |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需要贸易规则的调整 | 第54-56页 |
第二章 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有关的多边规则 | 第56-77页 |
第一节 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有关的WTO现有规则 | 第56-61页 |
一、与货物贸易有关的环境例外和规定 | 第57-59页 |
二、与服务、知识产权、投资有关贸易的环境例外 | 第59-61页 |
第二节 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有关的多哈回合谈判 | 第61-65页 |
一、多哈部长宣言授权的贸易与环境议题 | 第61-62页 |
二、多哈回合贸易与环境议题的谈判进展 | 第62-65页 |
第三节 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有关的其他多边规则 | 第65-77页 |
一、多边环境协定中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规则 | 第65-69页 |
二、行业减排尝试——国际运输组织的措施或行动 | 第69-77页 |
第三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在多边贸易规则下的挑战 | 第77-157页 |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补贴措施——以能源及相关产品为例 | 第79-103页 |
一、对低碳能源相关产业和产品补贴的普遍性 | 第79-84页 |
二、对低碳能源补贴合法性的挑战概况 | 第84-88页 |
三、低碳能源补贴措施在SCM协定下的可诉性高 | 第88-101页 |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补贴措施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性措施 | 第103-133页 |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性措施概述 | 第103-109页 |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性措施与TBT协定 | 第109-121页 |
三、GATT1994一般例外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的适用 | 第121-131页 |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性措施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三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边境调整措施 | 第133-157页 |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边境调整措施概述 | 第133-136页 |
二、现存或拟议应对气候变化的边境调整措施 | 第136-139页 |
三、WTO边境税调整制度对减碳负担的适用 | 第139-146页 |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边境调整措施在WTO边境税调整制度下的合法性 | 第146-155页 |
五、应对气候变化的边境调整措施小结 | 第155-157页 |
第四章 多边规则体系支持气候变化应对的潜在空间 | 第157-192页 |
第一节 WTO现有规则的潜在空间 | 第157-170页 |
一、WTO协定中尚存一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友好规则” | 第157-161页 |
二、对WTO现有规则的修订 | 第161-166页 |
三、发挥DSB的释法作用 | 第166-170页 |
第二节 通过气候变化诸边协定实现减排 | 第170-183页 |
一、气候变化诸边协定的优点 | 第170-175页 |
二、WTO体系框架内/外诸边协定的效力 | 第175-177页 |
三、气候变化诸边协定谈判中的困难 | 第177-183页 |
第三节 未来的多边气候协定可能提供的解决途径 | 第183-192页 |
一、国际气候谈判新进展 | 第183-184页 |
二、通过多边气候协定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关系 | 第184-188页 |
三、通过多边气候协定协调贸易纠纷的困难 | 第188-192页 |
第五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在区域和双边协定中的发展 | 第192-222页 |
第一节 区域和双边协定中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则概述 | 第192-203页 |
一、区域和双边贸易(和/或投资)协定内容的拓展趋势 | 第192-197页 |
二、通过区域和双边协定推进气候变化应对的原因 | 第197-203页 |
第二节 区域和双边协定中应对气候变化的实体性创新 | 第203-212页 |
一、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约束性规定 | 第203-205页 |
二、非约束性的低碳合作与安排 | 第205-207页 |
三、便利低碳货物、服务和技术贸易的谈判 | 第207-208页 |
四、产业政策和措施方面的合作 | 第208-212页 |
第三节 区域和双边协定中应对气候变化的程序性创新 | 第212-222页 |
一、履约机制的创新 | 第212-216页 |
二、争端解决的创新 | 第216-222页 |
第六章 中国协调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与贸易的策略 | 第222-266页 |
第一节 中国需要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原因 | 第222-228页 |
一、中国的三重大国地位需要低碳发展 | 第222-224页 |
二、中国促进低碳发展的措施亟需改进 | 第224-226页 |
三、中国面临的诸多贸易挑战需要规则的更新 | 第226-228页 |
第二节 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的国内政策设计 | 第228-244页 |
一、低碳产业、产品的支持政策 | 第228-233页 |
二、低碳标准、标志和法规 | 第233-238页 |
三、注重碳市场的MRV制度建设、应对边境调整措施 | 第238-242页 |
四、优化低碳科技和产业的发展环境 | 第242-244页 |
第三节 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的国际策略选择 | 第244-266页 |
一、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 第244-247页 |
二、积极参与多边贸易、气候谈判与规则制定 | 第247-254页 |
三、通过区域和双边谈判促进中国低碳贸易和发展 | 第254-266页 |
结论 | 第266-268页 |
参考文献 | 第268-288页 |
附录 | 第288-298页 |
附录A 缩略语 | 第288-292页 |
附录B 本文引用WTO案例目 | 第292-296页 |
附录C 本文表格目录 | 第296-298页 |
致谢 | 第298-30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00-3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