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真空电子技术论文--微波电子管论文--行波管论文

新型平面型级联行波管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行波管介绍第11-12页
    1.2 集成行波管发展第12-19页
    1.3 论文的立题背景及主要工作和创新第19-20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0-22页
第二章 集成电子光学系统基本理论第22-30页
    2.1 基本方程第22-24页
        2.1.1 Maxwell方程组第22-23页
        2.1.2 相对论下的动量方程第23页
        2.1.3 强流电子光学基本方程组第23-24页
        2.1.4 强流电子光学基本方程组第24页
    2.2 轴对称系统中的基本方程第24-28页
        2.2.1 电位和电场强度第24-25页
        2.2.2 磁矢位和磁感应强度第25-26页
        2.2.3 运动方程第26-27页
        2.2.4 轨迹方程第27-28页
    2.3 非轴对称系统中的基本方程第28-29页
    2.4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集成系统注波互作用理论研究第30-49页
    3.1 任意慢波结构的注波互作用理论第30-44页
        3.1.1 任意慢波结构的场第31-34页
        3.1.2 注波互作用小信号理论第34-37页
        3.1.3 注波互作用大信号理论第37-44页
    3.2 注波互作用集成分析第44-48页
        3.2.1 多电子注耦合理论模型第45-46页
        3.2.2 电子注串联影响分析第46-48页
    3.3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多注并联集成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研究第49-65页
    4.1 电子枪集成设计第49-60页
        4.1.1 均匀磁场与Wiggler磁场下的带状注传输特性比较第50-54页
        4.1.2 Wiggler磁场与PCM磁场下的带状注传输特性比较第54-59页
        4.1.3 带状注多注集成电子枪第59-60页
    4.2 多注收集极设计第60-64页
        4.2.1 收集极入.条件的分析第60-61页
        4.2.2 收集极电极的优化设计第61-62页
        4.2.3 高效率三注行波管三级降压收集极设计第62-64页
    4.3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平面级联行波管理论与设计研究第65-86页
    5.1 高频慢波系统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第65-71页
        5.1.1 高频结构本征值算法第65-70页
        5.1.2 基于叠层型高阶矢量有限元法的S参数计算第70-71页
    5.2 多束折叠波导第71-73页
        5.2.1 并行多注结构第71-72页
        5.2.2 单一多注结构第72页
        5.2.3 级联多注结构第72-73页
    5.3 三注级联折叠波导S参数研究第73-85页
        5.3.1 矩形波导中场分布第73-74页
        5.3.2 TE10模矩形波导的传输功率第74页
        5.3.3 TE10模矩形波导的等效阻抗第74-76页
        5.3.4 转角镜原理第76页
        5.3.5 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特性第76-79页
        5.3.6 三注级联折叠波导连接结构设计第79-85页
    5.4 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异构级联行波管设计与仿真研究第86-97页
    6.1 设计原理第87-88页
    6.2 级联行波管设计第88-96页
    6.3 小结第96-97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旋转锥互补函数及旋转锥规划内点算法研究
下一篇:Homer 1a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室非梗死区重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