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关于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基于主流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基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3 小结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内容安排 | 第14页 |
1.4 本文创新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33页 |
2.1 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核心概念述评 | 第16-24页 |
2.1.1 利息与利率 | 第16-18页 |
2.1.2 跨时的迂回生产 | 第18-20页 |
2.1.3 资本的异质性及其结构 | 第20-21页 |
2.1.4 货币非中性与相对价格 | 第21-23页 |
2.1.5 不确定性与企业家精神 | 第23-24页 |
2.2 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的内容阐释 | 第24-31页 |
2.2.1 宏观经济的跨期均衡 | 第25-27页 |
2.2.2 储蓄偏好引致的生产重构 | 第27-28页 |
2.2.3 货币政策引致的生产重构 | 第28-30页 |
2.2.4 政策主张 | 第30-31页 |
2.3 有关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的批评与争论 | 第31-33页 |
2.3.1 理性预期问题 | 第31-32页 |
2.3.2 实证检验 | 第32页 |
2.3.3 对虚拟经济的忽视 | 第32-33页 |
3 中国情境下的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 | 第33-44页 |
3.1 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33-35页 |
3.2 经济部门所处生产阶段的划分 | 第35-41页 |
3.3 中国情境下的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 | 第41-44页 |
4 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视角下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研究 | 第44-55页 |
4.1 债务结构失衡 | 第46-49页 |
4.2 产能过剩 | 第49-52页 |
4.3 房地产泡沫 | 第52-53页 |
4.4 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分析 | 第53-55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5-61页 |
5.1 主要理论结论 | 第55-56页 |
5.1.1 中国情境下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对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具有解释力 | 第55页 |
5.1.2 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根源于信用扩张和体制性痼疾 | 第55-56页 |
5.2 主要政策启示 | 第56-58页 |
5.2.1 保持货币总量稳定 | 第56-57页 |
5.2.2 减少政府干预,优化信贷结构 | 第57页 |
5.2.3 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 第57页 |
5.2.4 市场化去产能、国企改革与尊重企业家精神 | 第57-58页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8-61页 |
5.3.1 影子银行 | 第58-59页 |
5.3.2 金融市场 | 第59-60页 |
5.3.3 计量模型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