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论文

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心搏骤停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

缩略语表(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第5-7页
中文摘要第7-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前言第13-28页
    1. 研究背景第13页
    2. 院内心搏骤停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2.1 人口学特征第13-15页
        2.2 心搏骤停发生时的参数第15-16页
    3. 心搏骤停早期预警的必要性第16-17页
    4. 心搏骤停早期预警评分的研究现状第17-21页
        4.1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Events, GRACE)评分第17-18页
        4.2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评分第18页
        4.3 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为主要指标的评分系统第18-19页
        4.4 修订心脏风险指数(The 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 RCRI)第19页
        4.5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arly warning score, EWS)第19-20页
        4.6 心搏骤停危险分级( The Cardiac Arrest Risk Triage score,CART)第20-21页
    5. 提出研究问题第21-22页
    6. 研究目的第22页
    7. 研究意义第22页
    8. 操作性定义第22-25页
    9. 理论框架第25-27页
    10. 研究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一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心搏骤停的流行病学研究第28-41页
    1. 研究目的第28页
    2. 研究内容第28-30页
    3. 质量控制第30页
    4. 资料统计分析第30-32页
    5. 结果第32-38页
    6. 讨论第38-40页
    7. 小结第40-41页
第二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心搏骤停决策树模型的初步建立第41-64页
    1. 研究目的第41页
    2. 研究内容第41-43页
    3. 质量控制第43页
    4. 统计分析方法第43-46页
    5. 结果第46-58页
    6. 讨论第58-63页
    7. 小结第63-64页
总结第64-67页
    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4页
    2. 研究的指导意义第64-65页
    3. 研究的创新性第65页
    4.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的建议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82页
附录第82-97页
    附录一 GRACE危险评分表第82页
    附录二 TIMI危险评分表第82-83页
    附录三 急性心脏并发症(PACC)第83页
    附录四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第83-84页
    附录五 VitalPAC Early Warning Score-ViWES第84页
    附录六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第84-85页
    附录七 心搏骤停危险分级(CART)第85-86页
    附录八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第86-87页
    附录九 Utstein院内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登记表第87-91页
    附录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资料记录单第91-97页
综述第9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3-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个人简介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MT1基因多态性与铅毒易感性的关联性分析
下一篇:基于语音识别的电子病历辅助编辑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