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二氧化钛纳米管/聚吡咯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8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史第12-13页
        1.2.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第13-15页
    1.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概述第15-19页
        1.3.1 碳材料电极材料第15-16页
        1.3.2 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第16-17页
        1.3.3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第17-19页
    1.4 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研究第19-28页
        1.4.1 二氧化钛纳米管概述第19-20页
        1.4.2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改性第20-26页
        1.4.3 钼改性TiO_2纳米管的研究第26-28页
    1.5 聚吡咯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研究第28-30页
        1.5.1 聚吡咯特性及导电机理第28页
        1.5.2 聚吡咯的改性第28-30页
    1.6 聚吡咯/TiO_2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第30-35页
        1.6.1 TiO_2纳米管/聚吡咯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0-31页
        1.6.2 合成条件对电聚合过程的影响第31-33页
        1.6.3 聚吡咯/TiO_2纳米管杂化电极材料的结构优化第33-35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35-38页
        1.7.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35-36页
        1.7.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6-37页
        1.7.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37-3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8-43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8-39页
        2.1.1 实验试剂第38页
        2.1.2 实验仪器第38-39页
    2.2 TiO_2 NTs的制备与改性第39-41页
        2.2.1 r-TiO_2NTs/PPy的二元复合物的制备第39-40页
        2.2.2 钼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Mo/TiO_2 NTs)的制备第40-41页
        2.2.3 PPy/Mo/TiO_2 NTs三元复合物的制备第41页
    2.3 表征与测试第41-43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第41页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1页
        2.3.3 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41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41页
        2.3.5 电化学分析第41-43页
第三章 电化学还原/电聚合沉积制备r-TiO_2NTs/PPy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3-51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表面形貌分析第43-44页
    3.3 结晶性分析第44-45页
    3.4 表面组成分析第45-46页
    3.5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6-50页
        3.5.1 循环伏安测试(CV)第46-48页
        3.5.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GCD)第48-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浸渍-煅烧法制备钼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1-58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表面形貌分析第51-52页
    4.3 结晶性分析第52-53页
    4.4 表面组成分析第53-54页
    4.5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4-57页
        4.5.1 循环伏安测试(CV)第54-56页
        4.5.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GCD)第56-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PPy/Mo/TiO_2纳米管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8-65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表面形貌分析第58-59页
    5.3 结晶性分析第59-60页
    5.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0-64页
        5.4.1 循环伏安测试第60-61页
        5.4.2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61-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件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3/C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下一篇: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二氧化碳捕获整体性能及经济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