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1页 |
1.1 稻瘟病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1.1 稻瘟病概述 | 第11页 |
1.1.2 稻瘟病菌致病机理 | 第11-12页 |
1.1.3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与稻瘟病防治 | 第12-13页 |
1.2 稻瘟病抗病基因 | 第13-16页 |
1.2.1 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 | 第13-16页 |
1.2.2 关于Pi2基因和Pi9基因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1.3 DNA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18页 |
1.4 水稻抗稻瘟病育种 | 第18-19页 |
1.4.1 常规育种 | 第18页 |
1.4.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第18-19页 |
1.4.3 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应用 | 第19页 |
1.5 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3页 |
2.1 材料 | 第21-27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2.1.2 稻瘟病病菌材料 | 第21页 |
2.1.3 MAS选择体系的SSR标记 | 第21-24页 |
2.1.4 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4-25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25-27页 |
2.2 方法 | 第27-33页 |
2.2.1 分子检测 | 第27页 |
2.2.2 稻瘟病抗性鉴定 | 第27-29页 |
2.2.3 育种程序 | 第29-32页 |
2.2.4 空育131(Pi2)产量鉴定 | 第32-33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67页 |
3.1 稻瘟病菌分离及其致病力测试 | 第33-34页 |
3.1.1 稻瘟病菌分离 | 第33页 |
3.1.2 稻瘟病菌致病力测试 | 第33-34页 |
3.2 水稻空育131(Pi2)(空育131×BL6)的培育 | 第34-51页 |
3.2.1 前景选择的SSR | 第34页 |
3.2.2 交换选择的SSR | 第34-35页 |
3.2.3 背景选择的SSR | 第35页 |
3.2.4 回交及自交后代植株的鉴定选择 | 第35-49页 |
3.2.5 空育131(Pi2)产量鉴定结果 | 第49-51页 |
3.3 水稻空育131(Pi9)(空育131×K22)的培育 | 第51-58页 |
3.3.1 前景选择的SSR | 第51页 |
3.3.2 交换选择的SSR | 第51-52页 |
3.3.3 背景选择的SSR | 第52页 |
3.3.4 BC_4F_3代、BC_5F_1代、BC_6F_1代和BC_7F_1代植株的鉴定选择 | 第52-58页 |
3.4 水稻空育131(Pi9)(空育131×抗2)的培育 | 第58-67页 |
3.4.1 前景选择的SSR | 第58-59页 |
3.4.2 交换选择的SSR | 第59页 |
3.4.3 背景选择的SSR | 第59-60页 |
3.4.4 F_2代、BC_1F_1代、BC_2F_1代和BC_3F_1代植株的鉴定选择 | 第60-6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67-70页 |
4.1 利用MAS技术培育寒区水稻新品系空育131(Pi2)和空育131(Pi9) | 第67-68页 |
4.2 稻瘟病抗性鉴定 | 第68页 |
4.3 目的基因两侧交换选择的鉴定 | 第68-69页 |
4.4 后续工作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