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1 国家政策 | 第12页 |
2.2 高校体育教师定位 | 第12-13页 |
2.3 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研究 | 第13-16页 |
3 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3.2.3 访问调查法 | 第17页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17页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17-18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18-41页 |
4.1 广州增城地区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个人基本情况现状 | 第18-23页 |
4.1.1 体育教师男女比例与师生比 | 第18-19页 |
4.1.2 体育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 第19页 |
4.1.3 体育教师教龄分布情况 | 第19-20页 |
4.1.4 体育教师职称情况分析 | 第20-21页 |
4.1.5 体育教师学历情况分析 | 第21页 |
4.1.6 体育教师专业相关性情况分析 | 第21-22页 |
4.1.7 体育教师政治面貌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4.2 广州增城地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个人工作情况分析 | 第23-25页 |
4.2.1 体育教师工作单位流动频率分析 | 第23页 |
4.2.2 兼职体育教师情况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4.2.3 体育教师专修项目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4.2.4 体育教师是否从事第二职业情况统计分析 | 第25页 |
4.3 广州增城地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 第25-31页 |
4.3.1 体育教师修、授课程项目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4.3.2 工作量与课酬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4.3.3 体育教师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制定情况分析 | 第27-28页 |
4.3.4 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情况分析 | 第28页 |
4.3.5 促进教学质量分析 | 第28-29页 |
4.3.6 提高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4.3.7 学校的体育场馆、器材情况 | 第30-31页 |
4.4 广州增城地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科研情况分析 | 第31-37页 |
4.4.1 体育教师科研发表情况统计 | 第32-33页 |
4.4.2 体育教师论文发表版面费处理情况 | 第33页 |
4.4.3 体育教师发表论文的动机分析 | 第33-34页 |
4.4.4 体育教师科研方法运用统计 | 第34-35页 |
4.4.5 影响体育师资培训的原因 | 第35-36页 |
4.4.6 工作压力分析 | 第36-37页 |
4.5 广州增城地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课余训练及课外指导情况 | 第37-41页 |
4.5.1 体育教师课余训练情况 | 第37-40页 |
4.5.2 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情况 | 第40-4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1-44页 |
5.1 结论 | 第41-42页 |
5.1.1 体育教师个人基本情况 | 第41页 |
5.1.2 体育教师个人工作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5.1.3 体育教师个人教学基本情况 | 第42页 |
5.1.4 体育教师个人科研情况 | 第42页 |
5.1.5 体育教师个人课余训练或指导课外活动情况 | 第42页 |
5.2 建议 | 第42-44页 |
5.2.1 参照体育教师配备要求,完善师资配备 | 第42页 |
5.2.2 提高教师薪酬待遇,减少人员流失 | 第42-43页 |
5.2.3 统一标准,提高教学积极性 | 第43页 |
5.2.4 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 第43页 |
5.2.5 加强课余训练及指导机制 | 第43-44页 |
6 致谢 | 第44-4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4页 |
附件1 | 第47-52页 |
附件2 | 第52-5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