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完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方法第9页
    1.3 研究的创新点第9页
    1.4 研究框架第9-11页
第2章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第11-16页
    2.1 食品安全第11-13页
    2.2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第13-16页
        2.2.1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第13页
        2.2.2 食品的农用化学品污染第13-14页
        2.2.3 食品的环境污染物污染第14页
        2.2.4 食品的添加剂污染第14-15页
        2.2.5 假冒伪劣和过期变质食品的危害第15页
        2.2.6 有待验证的新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第15-16页
    2.3 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第16页
第3章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制度成因第16-20页
    3.1 食品安全缺失基础性调节手段第17页
    3.2 食品安全缺乏适用性工具第17-18页
    3.3 食品安全缺失有效性管理职能第18-20页
第4章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浅析及经验借鉴第20-31页
    4.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浅析第20-21页
    4.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浅析第21-23页
    4.3 对域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经验的借鉴第23-28页
        4.3.1 整合资源统一职能第23-24页
        4.3.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第24页
        4.3.3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第24-25页
        4.3.4 食品链的全程监管第25页
        4.3.5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第25-26页
        4.3.6 强化市场准入监管第26页
        4.3.7 强化监管惩罚力度第26-27页
        4.3.8 公开透明的监管行为第27-28页
        4.3.9 专家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科学管理第28页
    4.4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发展的新趋势第28-31页
        4.4.1 不断增加风险分析第28页
        4.4.2 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方面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方法第28-29页
        4.4.3 实施HACCP体系以监管食品中的微生物致病菌第29页
        4.4.4 食品贸易国际化导致各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趋同第29页
        4.4.5 在监管模式中通过食品安全信息改善市场绩效第29-30页
        4.4.6 提高监管运行透明度和利益团体参与度第30页
        4.4.7 建立全面协调的监管模式和方法确保食品安全第30-31页
第5章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具体措施第31-36页
    5.1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教育培训体系第31-32页
        5.1.1 建立食品安全教育机构第31页
        5.1.2 开展食品安全法规宣传和教育第31页
        5.1.3 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普及教育第31-32页
    5.2 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和监管技术第32页
    5.3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系激励企业自改第32-33页
    5.4 实行知情举报者奖励的监管激励制度第33页
    5.5 加强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等机构间的密切合作第33页
    5.6 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管相关决策的制定第33-34页
    5.7 政府确保消费者的权利建立消费者监管的利益驱动机制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后记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力测试的BOT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大连广播电视台都市汽车广播(FM99.1)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