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石墨相氮化碳的可控制备及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1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第11-14页
    1.3 光催化性能的提高途径第14-17页
        1.3.1 金属沉积第14-15页
        1.3.2 离子掺杂第15页
        1.3.3 半导体复合第15-16页
        1.3.4 表面光敏化第16-17页
    1.4 氮化碳研究现状第17-23页
        1.4.1 氮化碳研究背景第17-18页
        1.4.2 氮化碳的结构和制备第18-20页
        1.4.3 氮化碳的性质和应用:第20-23页
            1.4.3.1 氮化碳作为金属氮化物氮源第20-21页
            1.4.3.2 氮化碳应用于选择性有机合成第21-22页
            1.4.3.3 氮化碳应用于光解水第22-23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表征方法第25-30页
    2.1 实验试剂第25页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5-27页
    2.3 表征方法及原理第27-29页
        2.3.1 广角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27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7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7页
        2.3.4 紫外-可见光谱(UV-visible spectroscopy)第27-28页
        2.3.5 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第28页
        2.3.6 表面光电压( SPS)第28页
        2.3.7 光电化学测试(LSV, I-t)第28页
        2.3.8 电化学阻抗谱(EIS)第28-29页
    2.4 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第29-30页
第3章 分级结构磷掺氮化碳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30-45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2页
        3.2.1.磷掺杂氮化碳管的制备第31页
        3.2.2.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第31页
        3.2.3.氮化碳管的制备第31-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44页
        3.3.1 催化剂结构表征第32-42页
        3.3.2 催化剂性能研究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不同磷源对磷掺杂氮化碳管的结构及其性能研究第45-56页
    4.1 引言第45-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4.2.1 不同磷酸盐氮化碳管的制备第46页
        4.2.2 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第46-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5页
        4.3.1 催化剂结构表征第47-53页
        4.3.2 催化剂性能研究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g-C_3N_4/rGO复合材料应用于光解水制氢第56-65页
    5.1 引言第56-57页
    5.2 实验部分第57-58页
        5.2.1 氧化石墨(GO)的制备第57页
        5.2.2 g-C_3N_4/rGO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7-58页
        5.2.3 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第5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8-64页
        5.3.1 催化剂结构表征第58-63页
        5.3.2 催化剂性能研究第63-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正交巯烯点击反应合成有机硅树枝状大分子
下一篇:沙坦类化合物的质谱学研究以及阿齐沙坦酯合成中间体相关杂质的定性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