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驾驶室及车身的附件论文

氧化石墨烯和铈共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8-41页
    引言第18-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3页
        1.1.1 车内甲醛污染问题第19-20页
        1.1.2 甲醛的危害第20页
        1.1.3 车内甲醛的来源第20-21页
        1.1.4 甲醛的去除方法第21-23页
    1.2 光催化技术消除甲醛的研究第23-28页
        1.2.1 光催化技术的机理第23-25页
        1.2.2 光催化材料的种类第25-26页
        1.2.3 光催化去除甲醛的研究第26-28页
    1.3 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第28-32页
        1.3.1 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第28-29页
        1.3.2 TiO_2光催化材料的改性研究第29-32页
    1.4 双元素共掺杂TiO_2的研究进展第32-39页
        1.4.1 两种非金属元素的共掺杂第32-33页
        1.4.2 两种过渡金属的共掺杂第33-34页
        1.4.3 两种稀土金属的共掺杂第34-35页
        1.4.4 过渡金属与非金属离子的共掺杂第35-36页
        1.4.5 过渡金属与稀土元素的共掺杂第36页
        1.4.6 非金属与稀土元素的共掺杂第36-39页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39-41页
        1.5.1 研究的内容第39-40页
        1.5.2 研究的意义第40-41页
第2章 GO-Ce-TiO_2粉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第41-58页
    2.1 引言第41-42页
    2.2 实验第42-46页
        2.2.1 制备纳米光催化剂的合成材料、实验设备与表征设备第42-43页
        2.2.2 Ce-GO-TiO_2粉体型催化剂的制备第43-45页
        2.2.3 Ce-GO-TiO_2催化剂粉体的表征第45页
        2.2.4 Ce-GO-TiO_2催化剂粉体的光催化研究第45-4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2.3.1 XRD分析第46-47页
        2.3.2 SEM分析第47-48页
        2.3.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48-50页
        2.3.4 BET比表面积分析第50-51页
    2.4 光催化活性研究第51-56页
        2.4.1 不同铈掺杂量的Ce-GO-TiO_2粉体的光催化效果研究第51-52页
        2.4.2 不同煅烧温度下的Ce-GO-TiO_2粉体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第52-53页
        2.4.3 不同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第53页
        2.4.4 光催化材料降解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动力学研究第53-54页
        2.4.5 亚甲基蓝的光降解机理第54-56页
    2.5 GO、Ce和TiO_2三者之间协同效应的总结第56页
    2.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3章 介孔型GO-Ce-TiO_2光催化薄膜的制备及降解甲醛的研究第58-74页
    3.1 引言第58-59页
    3.2 实验部分第59-64页
        3.2.1 实验试剂、实验设备与表征设备第59-60页
        3.2.2 甲醛的制备及甲醛气体浓度的测定第60-61页
        3.2.3 GO-Ce-TiO_2复合薄膜载体的选择第61页
        3.2.4 Ce-GO-TiO_2薄膜的合成第61-62页
        3.2.5 样品表征第62-63页
        3.2.6 样品光催化性能评价实验第63-64页
    3.3 样品表征结果与讨论第64-70页
        3.3.1 物相分析第64-65页
        3.3.2 比表面积分析第65页
        3.3.3 形貌分析第65-67页
        3.3.4 光吸收特性分析第67页
        3.3.5 光电子能谱分析第67-70页
    3.4 样品光催化活性研究第70-73页
        3.4.1 不同涂覆次数的Ce-GO-TiO_2复合薄膜光催化性能比较第70-71页
        3.4.2 不同光催化材料降解甲醛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1页
        3.4.3 不同光催化材料降解甲醛的动力学分析第71-72页
        3.4.4 Ce-GO-TiO_2复合薄膜的光催化稳定性研究第72-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Ce-GO-TiO_2光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研究第74-84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实验方法第75-76页
        4.2.1 Ce-GO-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75页
        4.2.2 Ce-GO-TiO_2光催化剂的实验验证第75页
        4.2.3 Ce-GO-TiO_2复合薄膜制备的响应曲面设计第75-76页
    4.3 响应曲面优化与结果分析第76-83页
        4.3.1 模型建立第76-77页
        4.3.2 模型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第77-79页
        4.3.3 响应曲面分析第79-82页
        4.3.4 确定最优条件及模型验证试验第82-83页
    4.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车内甲醛净化的数值模拟研究第84-108页
    5.1 引言第84-85页
    5.2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及建模过程第85-93页
        5.2.1 计算流体力学的简介第85-86页
        5.2.2 数学模型第86页
        5.2.3 基本控制方程第86-89页
        5.2.4 建立车的物理模型第89-90页
        5.2.5 网格划分第90-91页
        5.2.6 流体性质和各边界条件第91页
        5.2.7 数值模拟采用的湍流模型第91-92页
        5.2.8 数值模拟研究方案第92-93页
    5.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93-107页
        5.3.1 未放置车载净化器时第93-95页
        5.3.2 方案一,车载净化器放在座间储物板上第95-98页
        5.3.3 方案二,车载净化器放置在车顶盖中部第98-100页
        5.3.4 方案三,车载净化器放在后备箱隔板上第100-103页
        5.3.5 不同方案下的甲醛平均浓度分布第103-105页
        5.3.6 送风稀释净化与光催化降解净化的比较分析第105-107页
    5.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2页
    6.1 研究结论第108-110页
    6.2 创新点第110-111页
    6.3 研究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0-131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增强的致密性应变硬化复合材料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参数化方法的城市住区热环境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