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1.2.1 涤纶纤维概述 | 第16-18页 |
1.2.2 涤纶纤维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2.3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 | 第24-25页 |
1.2.4 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 第25-26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6-28页 |
1.3.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3.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涤纶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8-42页 |
2.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 涤纶纤维表面改性处理 | 第29-32页 |
2.2.1 涤纶纤维预处理 | 第29-30页 |
2.2.2 碱处理 | 第30-31页 |
2.2.3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 第31页 |
2.2.4 硅烷偶联剂处理 | 第31-32页 |
2.3 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 | 第32-35页 |
2.3.1 树脂体系 | 第33页 |
2.3.2 真空灌注成型工艺 | 第33-34页 |
2.3.3 复合材料试样制备 | 第34-35页 |
2.4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35-41页 |
2.4.1 涤纶纤维表面及本体性能表征 | 第35-39页 |
2.4.2 涤纶增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42-76页 |
3.1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 第42-45页 |
3.2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5-51页 |
3.2.1 未处理涤纶纤维表面形貌 | 第45-46页 |
3.2.2 碱处理对涤纶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6-50页 |
3.2.3 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0页 |
3.2.4 硅烷偶联剂处理对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 第51-55页 |
3.3.1 未处理涤纶表面接触角 | 第51-52页 |
3.3.2 碱处理对涤纶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3 等离子体及硅烷偶联剂处理对涤纶纤维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55页 |
3.5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质量变化率的影响 | 第55-59页 |
3.5.1 碱处理对涤纶纤维质量变化率的影响 | 第55-58页 |
3.5.2 等离子体及硅烷偶联剂处理对涤纶纤维质量变化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3.6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单丝强度的影响 | 第59-74页 |
3.6.1 未处理涤纶纤维单丝强度 | 第59-60页 |
3.6.2 碱处理对涤纶纤维单丝强度的影响 | 第60-71页 |
3.6.3 等离子体及硅烷偶联剂处理对涤纶纤维单丝强度的影响 | 第71-7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6-96页 |
4.1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 | 第76-81页 |
4.1.1 碱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 | 第76-80页 |
4.1.2 等离子体和硅烷偶联剂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 | 第80-81页 |
4.2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81-85页 |
4.2.1 碱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81-84页 |
4.2.2 等离子体和硅烷偶联剂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84-85页 |
4.3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85-90页 |
4.3.1 碱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86-89页 |
4.3.2 等离子体和硅烷偶联剂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89-90页 |
4.4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 | 第90-94页 |
4.4.1 碱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 | 第90-93页 |
4.4.2 等离子体和硅烷偶联剂处理对涤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 | 第93-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5.1 结论 | 第96-98页 |
5.2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