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现代中国的新兴城市 | 第8-11页 |
第一章 大学的兴废:在济南与青岛之间 | 第11-23页 |
第一节 选址:为何设在青岛?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择人:为何是杨振声? | 第14-17页 |
第三节 杨振声的办学理念与大学的发展 | 第17-23页 |
第二章 文人的聚散:在中心与边缘之间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新月派包办青大" | 第23-28页 |
第二节 "消愁解闷惟有杜康" | 第28-32页 |
第三节 重返文化中心 | 第32-37页 |
第三章 大学内外的文学教育与文学活动 | 第37-55页 |
第一节 教授们的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 | 第37-42页 |
第二节 学生们的文学活动与文艺社团 | 第42-47页 |
第三节 青岛在地文人的报刊编辑和本土文艺阵地建设 | 第47-55页 |
结语:未形成的文化中心点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8页 |
参考书目 | 第68-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