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内部生境调控强化驳岸湿地对径流雨水中磷的去除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地表径流雨水中磷污染分析第12-13页
        1.2.2 驳岸湿地第13页
        1.2.3 湿地除磷现状分析第13-14页
        1.2.4 湿地除磷机理第14-18页
    1.3 课题的提出第18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导管强化驳岸湿地内微生物对有机磷的转化第20-32页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1.1 试验装置第20页
        2.1.2 进水水质与水力负荷第20-21页
        2.1.3 进水浓度对有机磷去除的影响第21页
        2.1.4 基质除磷强度第21页
        2.1.5 测定方法第21-2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2-30页
        2.2.1 运行模式对有机磷去除效果影响第22-25页
        2.2.2 湿地内部溶解氧含量对有机磷转化效果影响第25-27页
        2.2.3 进水浓度对有机磷转化效果影响第27-29页
        2.2.4 湿地内部基质除磷潜力分析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基质改良强化驳岸湿地对无机磷截留第32-47页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1.1 改良基质的制备第32-33页
        3.1.2 负载陶粒对溶解性无机磷吸附第33页
        3.1.3 驳岸湿地模拟试验装置第33-34页
        3.1.4 进水水质与水量第34页
        3.1.5 测定方法第3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4-45页
        3.2.1 改良基质对无机磷的静态吸附分析第34-40页
        3.2.2 基质改良驳岸湿地对径流雨水中无机磷的截留第40-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植物根系微环境构建对驳岸湿地除磷促进作用第47-57页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4.1.1 试验装置第47-48页
        4.1.2 芦苇根系表面铁锰氧化物培养及剥落第48页
        4.1.3 根系表面铁锰氧化物对不同形态磷的吸附第48页
        4.1.4 红外光谱表征第48-49页
        4.1.5 测定方法第4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9-55页
        4.2.1 植物根系表面铁锰氧化物表征第49-50页
        4.2.2 芦苇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中铁锰含量第50-51页
        4.2.3 根表铁锰氧化物除磷等温吸附分析第51-53页
        4.2.4 根表铁锰氧化物除磷动力学吸附分析第53-55页
        4.2.5 根表铁锰氧化物与磷反应前后红外光谱谱图分析第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结构优化驳岸湿地对径流雨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分析第57-71页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5.1.1 试验装置第57-58页
        5.1.2 进水水质与水量第58-60页
        5.1.3 水样的采集第60页
        5.1.4 测定方法第6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0-70页
        5.2.1 不同降雨重现期对驳岸湿地除磷效果的影响第60-69页
        5.2.2 驳岸湿地内部结构优化效果图第69-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72页
    6.2 建议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重点城市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的计测及其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