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1.2.1 混凝土发展概况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应力与温致裂缝控制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预应力混凝土发展概况及预应力损失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 依托工程项目概况 | 第21-23页 |
1.3.1 结构布置 | 第21-22页 |
1.3.2 施工概述 | 第22页 |
1.3.3 工程结构特点 | 第22-2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箱梁高性能混凝土合理配制技术 | 第24-41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原材料优选 | 第24-29页 |
2.2.1 水泥优选 | 第24-26页 |
2.2.2 集料优选 | 第26-28页 |
2.2.3 矿物外加剂优选 | 第28-29页 |
2.2.4 高效减水剂优选 | 第29页 |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 | 第29-40页 |
2.3.1 胶凝材料组分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29-32页 |
2.3.2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 第32-34页 |
2.3.3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试验 | 第34-37页 |
2.3.4 混凝土早期自收缩性能试验 | 第37-39页 |
2.3.5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箱梁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效应研究 | 第41-57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水化热温度场现场测试 | 第41-46页 |
3.2.1 测点布置 | 第42页 |
3.2.2 测试方法 | 第42-43页 |
3.2.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3-46页 |
3.3 水化热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46-53页 |
3.3.1 温度场计算原理 | 第46-49页 |
3.3.2 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3.3.3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50-53页 |
3.4 合理拆模时间确定 | 第53-55页 |
3.5 水化热温致裂缝控制 | 第55-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箱梁竖向及横向预应力损失合理确定 | 第57-77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竖向预应力损失现场实测与分析 | 第57-66页 |
4.2.1 试验布置 | 第57-59页 |
4.2.2 测试方法 | 第59页 |
4.2.3 测试结果 | 第59-62页 |
4.2.4 分析与讨论 | 第62-66页 |
4.3 横向预应力损失现场实测与分析 | 第66-75页 |
4.3.1 试验布置 | 第67-68页 |
4.3.2 测试方法 | 第68-69页 |
4.3.3 测试结果 | 第69-71页 |
4.3.4 分析与讨论 | 第71-75页 |
4.4 有效预应力的保证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