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GNSS卫星钟及其产品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精密卫星钟差估计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精密卫星钟差预报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精密卫星钟差相关基本理论 | 第21-32页 |
2.1 星载原子钟的基本定义 | 第21-22页 |
2.1.1 时间和频率 | 第21页 |
2.1.2 时间、相位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2.2 精密卫星钟差解算的误差改正 | 第22-26页 |
2.2.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源及改正方式 | 第22-23页 |
2.2.2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源及改正方式 | 第23-25页 |
2.2.3 与测站有关的误差源及改正方式 | 第25-26页 |
2.3 精密卫星钟差观测模型 | 第26-28页 |
2.3.1 非差估计法 | 第26-27页 |
2.3.2 历元间差分估计法 | 第27-28页 |
2.4 钟差预报模型 | 第28-30页 |
2.4.1 二次多项式模型 | 第28-29页 |
2.4.2 灰色模型 | 第29-30页 |
2.5 基于RTCM编码的GNSS实时数据流 | 第30-31页 |
2.5.1 应用层 | 第30页 |
2.5.2 表示层 | 第30-31页 |
2.5.3 传输层 | 第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GNSS卫星钟及其产品质量分析 | 第32-57页 |
3.1 GNSS广播星历卫星钟差质量分析 | 第32-36页 |
3.1.1 数据处理策略 | 第32-33页 |
3.1.2 实验分析 | 第33-36页 |
3.2 精密星历卫星钟差质量分析 | 第36-42页 |
3.2.1 不同精密星历卫星钟差产品质量分析 | 第36页 |
3.2.2 不同精密星历卫星钟差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分析 | 第36-42页 |
3.3 实时GNSS卫星钟差产品质量分析 | 第42-45页 |
3.3.1 计算原理 | 第42-45页 |
3.3.2 精度分析 | 第45页 |
3.4 北斗卫星钟性能分析 | 第45-56页 |
3.4.1 北斗精密卫星钟差产品概况 | 第46页 |
3.4.2 算法原理 | 第46-47页 |
3.4.3 性能分析 | 第47-53页 |
3.4.4 北斗卫星钟短期稳定性分析 | 第53-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精密卫星钟差快速获取 | 第57-75页 |
4.1 精密卫星钟差非差快速估计 | 第57-63页 |
4.1.1 基于并行的数据处理策略 | 第57-60页 |
4.1.2 实验分析 | 第60-63页 |
4.2 基于抗差的卫星钟差预报模型 | 第63-65页 |
4.2.1 抗差二次多项式模型与抗差灰色模型 | 第63-64页 |
4.2.2 算例分析 | 第64-65页 |
4.3 顾及钟差周期误差和随机特性的卫星钟差预报 | 第65-73页 |
4.3.1 原理 | 第66-68页 |
4.3.2 算例分析 | 第68-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GNSS卫星钟差计算软件原型 | 第75-85页 |
5.1 软件设计 | 第75-76页 |
5.1.1 开发原则 | 第75页 |
5.1.2 架构设计 | 第75-76页 |
5.1.3 开发环境 | 第76页 |
5.2 软件组成和功能 | 第76-84页 |
5.2.1 软件组成 | 第76-77页 |
5.2.2 软件功能 | 第77-8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作者简历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