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卫星增强导航星定轨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11-15页 |
1.2.1 星载定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低轨卫星增强定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卫星端差分码偏差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4 非差周跳探测与修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5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编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卫星精密定轨基本理论 | 第17-32页 |
2.1 参考系统 | 第17-22页 |
2.1.1 时间系统 | 第17-19页 |
2.1.2 坐标系统 | 第19-22页 |
2.2 卫星动力学模型 | 第22-29页 |
2.2.1 运动方程 | 第22-26页 |
2.2.2 变分方程 | 第26-28页 |
2.2.3 数值解法 | 第28-29页 |
2.3 观测模型 | 第29-30页 |
2.4 参数估计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GNSS观测模型及数据质量分析 | 第32-45页 |
3.1 几何观测模型 | 第32-33页 |
3.2 观测值组合理论 | 第33-37页 |
3.2.1 常用的线性组合 | 第33-34页 |
3.2.2 两组无几何无电离层组合 | 第34-36页 |
3.2.3 算例与分析 | 第36-37页 |
3.3 观测数据的质量分析 | 第37-44页 |
3.3.1 粗差探测 | 第38-39页 |
3.3.2 测距信号分析 | 第39-40页 |
3.3.3 算例与分析 | 第40-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卫星端DCB改正及周跳探测与修复 | 第45-67页 |
4.1 卫星端DCB改正原理及实验 | 第45-58页 |
4.1.1 DCB数值分析 | 第45-47页 |
4.1.2 DCB改正原理 | 第47-50页 |
4.1.3 DCB改正公式的不同表示 | 第50-51页 |
4.1.4 算例与分析 | 第51-58页 |
4.2 一种新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 | 第58-65页 |
4.2.1 周跳探测算法 | 第58-60页 |
4.2.2 周跳修复算法及优化 | 第60-64页 |
4.2.3 算例与分析 | 第64-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低轨卫星增强定轨试验及影响分析 | 第67-87页 |
5.1 两步法低轨卫星定轨 | 第67-72页 |
5.1.1 定轨残差分析 | 第69页 |
5.1.2 重叠弧段比较 | 第69-70页 |
5.1.3 外部轨道检核 | 第70-72页 |
5.2 低轨卫星个数及轨道高度和倾角的影响 | 第72-76页 |
5.2.1 一颗LEO情况 | 第73-74页 |
5.2.2 两颗LEO情况 | 第74-76页 |
5.2.3 小结 | 第76页 |
5.3 不同测站布局下三颗LEO定轨增强 | 第76-82页 |
5.3.1 全球测站单天定轨 | 第76-77页 |
5.3.2 全球均匀与区域密集比较 | 第77-79页 |
5.3.3 不同区域密集比较 | 第79-81页 |
5.3.4 可替换地面测站分析 | 第81页 |
5.3.5 小结 | 第81-82页 |
5.4 区域测站布局下星地一体定轨 | 第82-85页 |
5.4.1 LEO数量分析 | 第82-84页 |
5.4.2 地面测站数量分析 | 第84-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风云三号C星增强北斗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 第87-99页 |
6.1 风云三号C星 | 第87-88页 |
6.2 BDS定轨增强试验 | 第88-95页 |
6.2.1 全球测站网的增强 | 第88-93页 |
6.2.2 区域监测网的增强及轨道预报 | 第93-95页 |
6.3 三种定轨策略分析 | 第95-98页 |
6.3.1 BDS卫星定轨精度 | 第95-97页 |
6.3.2 GNOS定轨精度 | 第97-9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2页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作者简历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