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非线性光学(强光与物质的作用)论文

超短脉冲强激光场中线性分子排列和高次谐波辐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引言第14-17页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21页
        1.2.1 分子排列在高次谐波方面的应用第17-18页
        1.2.2 高次谐波短波长XUV光源方面的应用第18-20页
        1.2.3 高次谐波在产生阿秒脉冲方面的应用第20-21页
        1.2.4 高次谐波在分子结构成像和超快分子及电子动力学领域的应用第21页
    1.3 高次谐波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1-28页
        1.3.1 国外研究进展第22-26页
        1.3.2 国内研究进展第26-27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第27-28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飞秒激光脉冲产生线性分子排列的理论研究第30-52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线性分子排列的理论模型第30-37页
        2.2.1 分子势能第31-34页
        2.2.2 求解薛定谔方程第34-36页
        2.2.3 线性分子排列第36-37页
    2.3 线偏振单飞秒激光脉冲产生线性分子排列的数值计算第37-45页
        2.3.1 飞秒激光功率密度对线性分子排列过程的影响第40-42页
        2.3.2 飞秒激光脉冲宽度对线性分子排列过程的影响第42-44页
        2.3.3 初始分子转动温度对线性分子排列过程的影响第44-45页
    2.4 飞秒激光双脉冲产生线性分子排列的数值计算第45-51页
        2.4.1 飞秒激光双脉冲相同功率密度产生线性分子排列第46-47页
        2.4.2 飞秒激光双脉冲不同功率密度产生线性分子排列第47-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飞秒激光脉冲瞬态排列线性分子产生高次谐波辐射的实验研究第52-65页
    3.1 引言第52页
    3.2 产生高次谐波辐射的实验装置第52-58页
    3.3 线性分子瞬态排列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第58-64页
        3.3.1 线性N2分子瞬态排列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第58-61页
        3.3.2 线性O2分子瞬态排列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第61-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飞秒激光参数对高次谐波辐射转换效率的影响第65-81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双色飞秒激光脉冲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第65-73页
        4.2.1 双色单焦点飞秒激光脉冲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第66-70页
        4.2.2 双色双焦点飞秒激光脉冲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第70-73页
    4.3 飞秒激光光束整形对高次谐波辐射的影响第73-76页
    4.4 椭圆偏振飞秒激光脉冲产生高次谐波辐射第76-80页
    4.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高次谐波辐射截止级次扩展实验研究第81-102页
    5.1 引言第81页
    5.2 混合气体介质中扩展高次谐波辐射的截止级次第81-89页
        5.2.1 Xe-He混合气体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第82-86页
        5.2.2 Xe-Ar混合气体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第86-89页
    5.3 气体管装置中扩展高次谐波辐射的截止级次第89-100页
        5.3.1 1.20 mm直径气体管装置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第90-97页
        5.3.2 0.80 mm直径气体管装置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第97-100页
    5.4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6章 基于高次谐波产生相干可调谐软X射线光源实验研究第102-118页
    6.1 引言第102-103页
    6.2 产生相干可调谐高次谐波辐射的实验系统第103页
    6.3 飞秒激光脉冲产生相干可调谐高次谐波辐射第103-117页
        6.3.1 飞秒激光功率密度对高次谐波波长移动的影响第103-108页
        6.3.2 充气气压对高次谐波波长移动的影响第108-112页
        6.3.3 气体管装置产生的相干可调谐高次谐波辐射第112-117页
    6.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结论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32-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个人简历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鼠Dlk1-Dio3印记区域内一个新的差异甲基化区的表观遗传学分析
下一篇:基于干涉相位图像构建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