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2.1 重金属总量研究 | 第11-12页 |
1.2.2 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 | 第12-13页 |
1.2.3 重金属形态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页 |
2.2 采样点的布设 | 第16-17页 |
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17页 |
2.4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2.4.1 重金属总量的测定 | 第17页 |
2.4.2 重金属形态的测定 | 第17-18页 |
2.4.3 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s)测定 | 第18页 |
2.4.4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18-19页 |
2.5 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19-20页 |
3 赣江南昌段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 | 第20-45页 |
3.1 赣江南昌段重金属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 第20-25页 |
3.1.1 Cu的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 第20-21页 |
3.1.2 Zn的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 第21页 |
3.1.3 Cr的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 第21-22页 |
3.1.4 As的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 第22-23页 |
3.1.5 Cd的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 第23-24页 |
3.1.6 Pb的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3.2 赣江南昌段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 第25-43页 |
3.2.1 Cu的形态分布 | 第25-29页 |
3.2.2 Zn的形态分布 | 第29-32页 |
3.2.3 Cr的形态分布 | 第32-34页 |
3.2.4 As的形态分布 | 第34-37页 |
3.2.5 Cd的形态分布 | 第37-40页 |
3.2.6 Pb的形态分布 | 第40-43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3-45页 |
4 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微生物时空分布特征 | 第45-60页 |
4.1 近岸表层沉积物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s)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45-47页 |
4.2 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特征磷脂脂肪酸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47-54页 |
4.2.1 近岸表层沉积物中丛枝根菌真菌PLFAs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47-48页 |
4.2.2 近岸表层沉积物中放线菌PLFAs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48-49页 |
4.2.3 近岸表层沉积物中革兰氏阳性菌PLFAs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49-50页 |
4.2.4 近岸表层沉积物中革兰氏阴性菌PLFAs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50-51页 |
4.2.5 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厌氧微生物PLFAs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4.2.6 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真核微生物PLFAs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52-53页 |
4.2.7 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真菌PLFAs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4.3 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与微生物群落间相关性分析 | 第54-58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58-60页 |
5 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分析 | 第60-67页 |
5.1 相关性分析 | 第60-62页 |
5.1.1 重金属总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60-61页 |
5.1.2 重金属次生相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5.2 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的聚类分析 | 第62-64页 |
5.2.1 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聚类 | 第62-63页 |
5.2.2 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采样断面聚类 | 第63-64页 |
5.3 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主成分分析 | 第64-65页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65-67页 |
6 赣江南昌段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环境潜在生态效应评价 | 第67-76页 |
6.1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 第67-70页 |
6.1.1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方法 | 第67-68页 |
6.1.2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 第68-70页 |
6.2 地累积指数评价 | 第70-72页 |
6.2.1 地累积指数法 | 第70页 |
6.2.2 地累积指数评价 | 第70-72页 |
6.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 | 第72-75页 |
6.3.1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 第72-73页 |
6.3.2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 | 第73-75页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75-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7.1 结论 | 第76-77页 |
7.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