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轴力及变形对排桩加止水帷幕深基坑支护效果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深基坑支护结构主要特征第14-15页
        1.3.1 深基坑工程的特点第14页
        1.3.2 典型深基坑支护结构型式分类及使用范围第14-15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混凝土内支撑工程实例第17-24页
    2.1 工程实例概述第17-19页
    2.2 工程场地地质概况第19页
        2.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9页
        2.2.2 场地地质构造第19页
        2.2.3 场地地形地貌第19页
    2.3 地基岩土层分布及其特性第19-21页
    2.4 场地土层主要参数第21-22页
    2.5 场地水文条件及地质状况第22页
    2.6 基坑工程分析评价第22-23页
    2.7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基坑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第24-38页
    3.1 MIDAS GTS NX通用有限元简介第24-27页
        3.1.1 软件概述第24页
        3.1.2 MIDAS GTS NX软件的主要功能特点第24-25页
        3.1.3 MIDAS GTS NX软件本构模型第25-26页
        3.1.4 MIDASGTS NX的分析适用范围第26-27页
    3.2 基坑支护总体方案设计第27-29页
        3.2.1 基坑整体支护方案比选第27-28页
        3.2.2 锚索方案可行性分析第28页
        3.2.3 内支撑结构方案第28-29页
    3.3 支护方案的确定第29-31页
    3.4 数值分析模型的假定或等效处理第31-32页
    3.5 材料特性参数定义第32页
    3.6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2-34页
    3.7 定义及管理施工阶段第34-37页
    3.8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混凝土内支撑对深基坑支护效果影响的研究第38-70页
    4.1 混凝土内置支撑承载力计算第38-40页
        4.1.1 内支撑构件是否需考虑构件长细比增大附加效应的探讨第38-39页
        4.1.2 横、纵向支撑承载力计算第39页
        4.1.3 角撑受压承载力计算第39-40页
        4.1.4 立柱承载力计算第40页
    4.2 混凝土内支撑构件自重对支撑轴力及支撑杆件变形的影响第40-44页
    4.3 混凝土内支撑支护结构方案合理性分析第44-48页
        4.3.1 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第45-46页
        4.3.2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值第46-48页
        4.3.3 混凝土内支撑构件轴力第48页
    4.4 混凝土内支撑杆件轴力的变化及对支护效果的影响第48-54页
        4.4.1 基坑中部横向混凝土内支撑轴力第50-51页
        4.4.2 与横向支撑、围护结构连接的水平斜向支撑轴力第51-52页
        4.4.3 混凝土角撑的轴力第52-53页
        4.4.4 本支护工程混凝土内支撑对基坑支护效果的总结与思考第53-54页
    4.5 混凝土内支撑预加轴压力对支护效果影响的探讨第54-62页
        4.5.1 混凝土内支撑预加轴力作用下围护结构x向的水平位移第55-57页
        4.5.2 混凝土内支撑预加轴力作用下围护结构y向的水平位移第57-59页
        4.5.3 混凝土内支撑预加轴力作用下基坑外x方向的地面土体沉降量第59-61页
        4.5.4 混凝土内支撑预加轴力作用下基坑外y方向的地面土体沉降量第61-62页
    4.6 立柱竖向位移对内支撑构件轴力的影响第62-65页
        4.6.1 混凝土内支撑轴力的变化第63-64页
        4.6.2 横向内支撑轴力变化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第64-65页
    4.7 立柱刚度的对内支撑构件轴力的影响第65-69页
        4.7.1 立柱刚度大小对混凝土内支撑轴力的影响第65页
        4.7.2 围护结构x向水平位移的变化第65-67页
        4.7.3 围护结构y向水平位移的变化第67-69页
    4.8 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结论第70-71页
    5.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变胞挖掘机构设计与瞬态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中职学校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综合实验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