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甲苯在多相催化剂上选择性氧化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2页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第12-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35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甲苯、苯甲醛、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第13-15页
        1.2.1 甲苯性质和用途第13-14页
        1.2.2 苯甲醛性质和用途第14页
        1.2.3 苯甲醇性质和用途第14-15页
        1.2.4 苯甲酸性质和用途第15页
    1.3 全球苯甲醛生产消费状况第15-17页
        1.3.1 国际市场苯甲醛生产消费状况第15-16页
        1.3.2 国内市场生产消费状况第16-17页
    1.4 苯甲醛生产工艺现状第17-18页
    1.5 甲苯液相选择性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8-30页
        1.5.1 钻系催化剂第19-24页
        1.5.2 锰系催化剂第24-28页
        1.5.3 其它催化剂第28-30页
    1.6 甲苯液相氧化反应机理研究第30-32页
    1.7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32-35页
        1.7.1 研究思路第32页
        1.7.2 研究内容第32-35页
2 实验方法第35-43页
    2.1 原料、试剂与设备第35-36页
    2.2 催化剂表征第36-37页
        2.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第36页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36页
        2.2.3 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6-37页
    2.3 甲苯氧化反应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7-38页
    2.4 甲苯氧化反应产物的分析方法第38-43页
        2.4.1 反应产物的定性分析第38-39页
        2.4.2 反应产物的定量分析第39-43页
3 Au/Co_3O_4催化剂上甲苯分子氧催化氧化研究第43-57页
    3.1 前言第43页
    3.2 催化剂制备第43-44页
    3.3 催化剂表征第44-46页
        3.3.1 ICP-AES表征分析第44-45页
        3.3.2 XRD表征分析第45页
        3.3.3 TEM表征分析第45-46页
    3.4 Au负载量的影响第46-48页
    3.5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8-49页
    3.6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9-51页
    3.7 氧气压力的影响第51-52页
    3.8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52-53页
    3.9 甲苯与溶剂冰乙酸比的影响第53-54页
    3.10 Au/Co_3O_4催化剂稳定性考察第54-55页
    3.11 本章小结第55-57页
4 Y型分子筛钴离子交换催化剂上甲苯分子氧催化氧化研究第57-71页
    4.1 前言第57页
    4.2 催化剂制备第57-58页
        4.2.1 离子交换法制备Co-Y催化剂第57-58页
        4.2.2 沉积沉淀法法制备Co_3O_4/NH4Y催化剂第58页
        4.2.3 沉积沉淀法法制备负载型的Au催化剂第58页
    4.3 催化剂表征第58-60页
        4.3.1 ICP-AES表征分析第58-59页
        4.3.2 XRD表征分析第59-60页
        4.3.3 TEM表征分析第60页
    4.4 常见分子筛催化剂上甲苯液相选择性氧化催化反应第60-62页
    4.5 催化剂组成及制备方法影响第62-65页
        4.5.1 Co盐前驱体及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影响第62-63页
        4.5.2 高温焙烧对Co-Y催化剂的影响第63-64页
        4.5.3 Au掺杂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第64-65页
    4.6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65-66页
    4.7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66-67页
    4.8 氧气压力的影响第67-68页
    4.9 催化剂稳定性考察第68-69页
    4.10 本章小结第69-71页
5 蒙脱土负载的Au/Mont催化剂上甲苯分子氧氧化探索研究第71-79页
    5.1 前言第71-72页
    5.2 催化剂制备第72-73页
    5.3 催化剂表征第73-75页
        5.3.1 ICP-AES表征分析第73页
        5.3.2 XRD表征分析第73-74页
        5.3.3 TEM表征分析第74-75页
    5.4 制备方法的影响第75页
    5.5 Au负载量的影响第75-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6.1 结论第79-80页
    6.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9页
作者简历第89页
科研成果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氮水解反应工艺及反应器类型的研究
下一篇:ZrB2基陶瓷材料电学性能及其热电偶元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