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预激光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预激光的国外进展 | 第9-10页 |
1.2.2 预激光的国内进展 | 第10-12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2页 |
1.3 VBG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VBG的国际进展 | 第12-15页 |
1.3.2 VBG的国内进展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页 |
1.4 课题来源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RVBG衍射理论及其不同光谱函数的修正 | 第18-39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RVBG衍射的物理模型 | 第18-21页 |
2.3 RVBG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 | 第21-28页 |
2.3.1 RVBG角度选择性 | 第21-22页 |
2.3.2 RVBG波长选择性 | 第22-23页 |
2.3.3 光栅空间频率对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的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4 光栅厚度对角度选择性和波长选择性的影响 | 第25-28页 |
2.4 不同光谱线型函数的修正 | 第28-38页 |
2.4.1 光谱线型函数 | 第28-30页 |
2.4.2 洛伦兹线型光谱的衍射效率修正 | 第30-34页 |
2.4.3 高斯线型光谱的衍射效率修正 | 第34-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RVBG耦合输出Nd:YAG连续单纵模激光实验研究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RVBG纵模选择 | 第39-40页 |
3.3 激光频率变化分析 | 第40-44页 |
3.3.1 F-P照相法测量激光频率 | 第40-42页 |
3.3.2 CCD截图的数字化处理 | 第42-44页 |
3.4 RVBG耦合输出DPSSL实验装置 | 第44-47页 |
3.5 激光输出频率变化的测量 | 第47-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RVBG耦合输出预激光调Q实验研究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预激光原理 | 第51-53页 |
4.3 预激光实验装置 | 第53-55页 |
4.4 预激光调Q实验研究 | 第55-62页 |
4.4.1 预激光调Q输出功率与单纵模能量的测量 | 第55-58页 |
4.4.2 预激光调Q输出单纵模波长和频率变化的测量 | 第58-59页 |
4.4.3 预激光调Q脉冲建立时间的测量 | 第59-61页 |
4.4.4 预激光脉冲稳定性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