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层青年公务员激励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激励理论领域 | 第11-12页 |
1.2.2 公务员激励领域 | 第12-14页 |
1.2.3 基层青年公务员激励领域 | 第14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3.1 公务员的界定 | 第14-15页 |
1.3.2 基层公务员的界定 | 第15页 |
1.3.3 青年公务员的界定 | 第15-16页 |
1.3.4 激励的界定 | 第16页 |
1.4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激励理论及激励措施 | 第19-25页 |
2.1 人性假设理论 | 第19-20页 |
2.2 激励的经典理论 | 第20-23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双因素理论 | 第21页 |
2.2.3 成就需要理论 | 第21-22页 |
2.2.4 公平理论 | 第22页 |
2.2.5 期望理论 | 第22-23页 |
2.2.6 强化理论 | 第23页 |
2.3 激励措施 | 第23-25页 |
第3章 北京市基层青年公务员激励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3.1 北京市基层青年公务员激励现状 | 第26-31页 |
3.1.1 薪酬激励现状 | 第26-27页 |
3.1.2 晋升激励现状 | 第27-29页 |
3.1.3 考核与奖惩激励现状 | 第29-30页 |
3.1.4 培训激励现状 | 第30-31页 |
3.2 北京市基层青年公务员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3.2.1 薪酬激励缺失 | 第31-32页 |
3.2.2 晋升激励不完善 | 第32-33页 |
3.2.3 考核与奖惩激励不健全 | 第33-34页 |
3.2.4 培训激励不成熟 | 第34-35页 |
3.3 北京市基层青年公务员激励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3.3.1“人民公仆”定位过分强调个人奉献 | 第35页 |
3.3.2 组织目标不清晰,激励方向不明确 | 第35-36页 |
3.3.3 激励理念落后 | 第36页 |
3.3.4 物质激励资源有限 | 第36-37页 |
第4章 发达国家公务员激励的经验及启示 | 第37-44页 |
4.1 薪酬方面 | 第37-38页 |
4.1.1 发达国家公务员薪酬制度 | 第37-38页 |
4.1.2 发达国家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启示 | 第38页 |
4.2 晋升方面 | 第38-39页 |
4.2.1 发达国家公务员晋升制度 | 第38-39页 |
4.2.2 发达国家公务员晋升制度的启示 | 第39页 |
4.3 考核方面 | 第39-41页 |
4.3.1 发达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 | 第39-40页 |
4.3.2 发达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启示 | 第40-41页 |
4.4 奖惩方面 | 第41-42页 |
4.4.1 发达国家公务员奖惩制度 | 第41-42页 |
4.4.2 发达国家公务员奖惩制度的启示 | 第42页 |
4.5 培训方面 | 第42-44页 |
4.5.1 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 | 第42-43页 |
4.5.2 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启示 | 第43-44页 |
第5章 北京市基层青年公务员激励的完善 | 第44-49页 |
5.1 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 第44-45页 |
5.1.1 设定合理的薪酬水平 | 第44页 |
5.1.2 重建薪酬结构 | 第44-45页 |
5.1.3 使绩效表现影响薪酬调整幅度 | 第45页 |
5.1.4 加强薪酬福利制度化建设 | 第45页 |
5.2 提升晋升的激励成效 | 第45-46页 |
5.2.1 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 第45页 |
5.2.2 规范职级晋升 | 第45-46页 |
5.2.3 合理设置职务晋升通道 | 第46页 |
5.3 扩大考核及奖惩的激励效果 | 第46-47页 |
5.3.1 树立正确的考核及奖惩观念 | 第46页 |
5.3.2 规范考核行为及标准 | 第46-47页 |
5.3.3 借鉴先进的考核方法 | 第47页 |
5.3.4 正确使用考核结果 | 第47页 |
5.4 加强对培训的重视 | 第47-49页 |
5.4.1 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及跟进 | 第47-48页 |
5.4.2 建立全方位的学习地图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53-55页 |
附录B 问卷调查表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