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6 研究的重点与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1.6.1 研究的重点 | 第15-16页 |
1.6.2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6.3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综述 | 第17-25页 |
2.1 城镇化理论综述 | 第17-18页 |
2.1.1 城镇化的概念内涵 | 第17页 |
2.1.2 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 第17-18页 |
2.2 农业现代化理论综述 | 第18-19页 |
2.2.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内涵 | 第18-19页 |
2.2.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 | 第19页 |
2.3 协调发展理论综述 | 第19-23页 |
2.3.1 协调发展内涵 | 第19-20页 |
2.3.2 协调度的测评 | 第20-23页 |
2.4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4.1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发展理论 | 第23页 |
2.4.2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 第23页 |
2.4.3 增长极理论 | 第23-24页 |
2.4.4 “中心—外围”理论 | 第24页 |
2.4.5 协同论 | 第24-25页 |
3 海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状 | 第25-33页 |
3.1 海南省概况 | 第25-26页 |
3.2 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3.2.1 城镇布局 | 第26页 |
3.2.2 城镇人口规模 | 第26-27页 |
3.2.3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 第27-28页 |
3.2.4 城镇公共服务能力 | 第28页 |
3.2.5 城镇化综合分析 | 第28-29页 |
3.3 海南省农业现代化现状 | 第29-33页 |
3.3.1 农业生产 | 第29-30页 |
3.3.2 农业经营与管理 | 第30页 |
3.3.3 农业科技投入 | 第30-31页 |
3.3.4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 第31页 |
3.3.5 农业现代化综合分析 | 第31-33页 |
4 海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33-48页 |
4.1 海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5页 |
4.1.1 指标选择的原则 | 第33页 |
4.1.2 城镇化指标选取 | 第33-34页 |
4.1.3 农业现代化指标选取 | 第34-35页 |
4.2 海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函数的构建 | 第35-42页 |
4.2.1 实证分析的过程 | 第35页 |
4.2.2 海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函数的构建 | 第35-38页 |
4.2.3 海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函数的构建 | 第38-41页 |
4.2.4 海南省各市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函数的构建 | 第41-42页 |
4.3 协调度模型的构建及类型划分 | 第42-43页 |
4.4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4.4.1 海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分析 | 第43-44页 |
4.4.2 各市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分析 | 第44-48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8-54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8-54页 |
5.2.1 打破二元结构,促进要素流动 | 第48-50页 |
5.2.2 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 | 第50-51页 |
5.2.3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 第51-52页 |
5.2.4 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分配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