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冷调控关键蛋白OsICE1和OsICE2的功能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2页
    1.1 植物非生物胁迫第9页
    1.2 植物响应冷胁迫第9-14页
        1.2.1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第9-11页
        1.2.2 植物抗寒的基础第11页
        1.2.3 植物感受低温信号第11-12页
        1.2.4 低温信号转导途径第12-14页
    1.3 冷响应基因简介第14-17页
        1.3.1 ICE1基因第14-15页
        1.3.2 MYB转录因子第15-16页
        1.3.3 COR基因第16-17页
    1.4 植物激素与低温的关系第17-19页
    1.5 JA与非生物逆境关系第19-21页
        1.5.1 JA的合成及调控第19-20页
        1.5.2 茉莉素信号通路第20-21页
        1.5.3 JA与低温胁迫的关系第21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2-38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5页
        2.1.1 植物材料第22页
        2.1.2 菌株第22页
        2.1.3 质粒和载体第22页
        2.1.4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22页
        2.1.5 其它试剂、药品第22页
        2.1.6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第22-23页
        2.1.7 常用抗生素的配制第23-24页
        2.1.8 常用溶液的配制第24-25页
    2.2 实验仪器第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38页
        2.3.1 植物培养方法第25-26页
        2.3.2 水稻RNA的提取第26页
        2.3.3 反转录PCR第26-27页
        2.3.4 PCR扩增第27-28页
        2.3.5 PCR产物和酶切产物回收第28页
        2.3.6 质粒DNA小量提取第28-29页
        2.3.7 双酶切反应第29页
        2.3.8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反应第29-30页
        2.3.9 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制备第30页
        2.3.10 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第30页
        2.3.11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制备第30-31页
        2.3.12 农杆菌感受态电击转化第31页
        2.3.13 拟南芥转化构建超表达植株第31-32页
        2.3.14 半定量PCR检测超表达材料第32-33页
        2.3.15 酵母双杂交第33-34页
        2.3.16 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第34-35页
        2.3.17 Pull-down实验第35页
        2.3.18 蛋白电泳及免疫印记(Western blot)第35-36页
        2.3.19 拟南芥超表达材料冷冻处理及存活率统计第36页
        2.3.20 实时定量PCR第36-38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62页
    3.1 ICE基因家族分析第38-42页
        3.1.1 ICE基因分析第38页
        3.1.2 ICE蛋白序列特异性分析第38-42页
        3.1.3 ICE1系统进化分析第42页
    3.2 拟南芥AtCOI1与水稻OsCOI1a、OsCOI1b、OsCOI1c分析第42-46页
        3.2.1 AtCOI1与OsCOI1a、OsCOI1b、OsCOI1c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第42-44页
        3.2.2 AtCOI1与OsCOI1a、OsCOI1b、OsCOI1c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第44页
        3.2.3 AtCOI1与OsCOI1a、OsCOI1b、OsCOI1c的氨基酸相似性分析第44-46页
    3.3 水稻OsJAZs和拟南芥JAZs同源性分析第46-48页
        3.3.1 水稻OsJAZs和拟南芥JAZs氨基酸序列比对第46-48页
        3.3.2 水稻OsJAZs和拟南芥JAZs序列进化树分析第48页
    3.4 水稻JA信号通路OsJAZ与OsCOI1互作第48-52页
        3.4.1 OsJAZ1与OsCOI1a、OsCOI1b、OsCOI1c互作第48-49页
        3.4.2 OsJAZ10与OsCOI1b、OsCOI1c互作第49-52页
    3.5 水稻OsJAZ与OsICE1关系第52-53页
        3.5.1 OsJAZ1、OsJAZ3与OsICE1、Os ICE2的酵母双杂交第52-53页
        3.5.2 OsJAZ10及其截短与Os ICE1、Os ICE2的Y2H第53页
    3.6 OsICE1、OsICE2与MYB家族OsMYBS3互作第53-55页
    3.7 OsICE1、OsICE2的功能保守研究第55-60页
        3.7.1 Os ICE1、OsICE2超表达材料构建及鉴定第55-56页
        3.7.2 Os ICE1、OsICE2超表达材料响应冷胁迫分析第56-58页
        3.7.3 Os ICE1、OsICE2超表达材料在冷胁迫下冷调控基因的表达第58-60页
    3.8 OsJAZ10和AtMAPK2、AtMAPK14互作第60-62页
        3.8.1 OsJAZ10和AtMAPK2、AtMAPK14酵母双杂交第60页
        3.8.2 OsJAZ10和AtMAPK2、AtMAPK14的pull-down实验第60-62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6页
    4.1 论文总结第62-64页
    4.2 讨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egCM-CLM4.5模式的新疆天山西部区域气候模拟适用性研究
下一篇:组织公平感、忠诚度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