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7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锂硫电池 | 第14-28页 |
1.2.1 工作原理及主要挑战 | 第14-16页 |
1.2.2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 第16-22页 |
1.2.3 锂硫电池负极材料 | 第22-23页 |
1.2.4 锂硫电池电解质 | 第23-26页 |
1.2.5 隔膜及夹层 | 第26-27页 |
1.2.6 硫化锂正极 | 第27-28页 |
1.3 镁离子二次电池 | 第28-34页 |
1.3.1 镁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 第29-31页 |
1.3.2 镁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 | 第31-32页 |
1.3.3 镁离子二次电池电解质 | 第32-34页 |
1.3.4 镁-锂混合离子电池 | 第34页 |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4-37页 |
第二章 碳纳米管-硫包覆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7-51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2.2.1 实验原材料与试剂 | 第38页 |
2.2.2 碳纳米管-硫包覆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8-39页 |
2.2.3 碳纳米管-硫包覆聚苯胺极片制备与电池组装 | 第39页 |
2.2.4 材料表征与电池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2.3.1 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尺寸分布 | 第40-41页 |
2.3.2 材料结构XRD表征 | 第41-43页 |
2.3.3 材料热重分析测试 | 第43-44页 |
2.3.4 材料形貌表征 | 第44-45页 |
2.3.5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5-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弯曲石墨烯片-硫包覆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1-63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3.2.1 实验原材料与试剂 | 第52页 |
3.2.2 弯曲石墨烯片-硫包覆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2-53页 |
3.2.3 弯曲石墨烯片-硫包覆聚苯胺极片制备与电池组装 | 第53页 |
3.2.4 材料表征与电池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3.3.1 材料形貌表征 | 第54-55页 |
3.3.2 材料结构XRD表征 | 第55-56页 |
3.3.3 材料热重分析测试 | 第56-57页 |
3.3.4 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尺寸分布 | 第57-58页 |
3.3.5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8-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多孔碳纳米球-硫包覆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63-76页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4.2.1 实验原材料与试剂 | 第64页 |
4.2.2 多孔碳纳米球-硫包覆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4-65页 |
4.2.3 多孔碳纳米球-硫包覆聚苯胺极片制备与电池组装 | 第65-66页 |
4.2.4 材料表征与电池性能测试 | 第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5页 |
4.3.1 材料形貌表征 | 第66-67页 |
4.3.2 材料结构XRD表征 | 第67-69页 |
4.3.3 材料表面成分XPS表征 | 第69-71页 |
4.3.4 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尺寸分布 | 第71-72页 |
4.3.5 材料热重分析测试 | 第72-73页 |
4.3.6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3-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二茂铁系添加剂对锂硫电池影响的研究 | 第76-86页 |
5.1 引言 | 第7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5.2.1 实验原材料与试剂 | 第76-77页 |
5.2.2 硫正极的制备 | 第77页 |
5.2.3 含添加剂电解液的制备 | 第77页 |
5.2.4 材料表征与电池性能测试 | 第7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5页 |
5.3.1 硫正极循环伏安测试 | 第77-79页 |
5.3.2 锂金属溶解/沉积过电位测试 | 第79-80页 |
5.3.3 硫正极形貌表征 | 第80-82页 |
5.3.4 硫正极及电解液Raman光谱表征 | 第82-84页 |
5.3.5 硫正极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84-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碘添加剂对镁金属负极影响的研究 | 第86-99页 |
6.1 引言 | 第86-87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7-89页 |
6.2.1 实验原材料与试剂 | 第87页 |
6.2.2 硫正极的制备 | 第87页 |
6.2.3 电解液的制备 | 第87页 |
6.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7-88页 |
6.2.5 材料表征测试 | 第88-8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9-98页 |
6.3.1 镁金属溶解/沉积过电位测试 | 第89-90页 |
6.3.2 镁金属表面形貌表征 | 第90-92页 |
6.3.3 镁金属表面成分XPS分析 | 第92-95页 |
6.3.4 镁金属负极EIS测试 | 第95-96页 |
6.3.5 镁硫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96-9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添加剂对镁硫电池硫正极影响的研究 | 第99-112页 |
7.1 引言 | 第99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99-100页 |
7.2.1 实验原材料与试剂 | 第99-100页 |
7.2.2 硫正极的制备 | 第100页 |
7.2.3 含添加剂电解液的制备 | 第100页 |
7.2.4 材料表征与电池性能测试 | 第100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0页 |
7.3.1 硫正极在低浓度添加剂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测试 | 第100-103页 |
7.3.2 含不同添加剂阴极电解液的电化学测试 | 第103-104页 |
7.3.3 硫正极的表面形貌表征 | 第104-106页 |
7.3.4 硫正极在中浓度添加剂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测试 | 第106-108页 |
7.3.5 硫正极在高浓度添加剂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测试 | 第108-110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2-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附表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