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基本法理 | 第9-20页 |
一、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概述 | 第9-13页 |
(一)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的逻辑前提 | 第9-11页 |
(二)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界定 | 第11-13页 |
二、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起源与域外立法 | 第13-17页 |
(一)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起源 | 第13-15页 |
(二)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域外立法 | 第15-17页 |
三、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功能 | 第17-20页 |
(一)贯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实现意思自治 | 第17-18页 |
(二)节省交易成本,贯彻效益原则 | 第18页 |
(三)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利益 | 第18-19页 |
(四)捍卫交易安全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的理论构造 | 第20-32页 |
一、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方式 | 第20-23页 |
(一)解释转换 | 第20-21页 |
(二)法律转换 | 第21-23页 |
(三)约定转换 | 第23页 |
二、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要件 | 第23-29页 |
(一)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基础行为要件 | 第24页 |
(二)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的替代行为要件 | 第24-29页 |
三、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的范围限制 | 第29-32页 |
(一)部分有效的法律行为能否进行转换 | 第29页 |
(二)相对无效的法律行为不得转换 | 第29-31页 |
(三)违反法律、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不得转换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我国建立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的设想 | 第32-40页 |
一、我国无效法律行为制度的立法实践 | 第32-34页 |
二、我国建立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的可行性 | 第34-36页 |
三、我国建立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36-40页 |
(一)无效民事行为转换在民法典总则中的构建 | 第36-37页 |
(二)无效民事行为转换在民法典分则中的构建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