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光学捕获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分类应用 | 第9-11页 |
1.2 光纤光镊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3.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3.3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光学捕获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 | 第15-20页 |
2.1 光学捕获的基本原理—光的力学效应和电磁场动量守恒定律 | 第15-16页 |
2.2 散射力和梯度力 | 第16-17页 |
2.3 光学捕获力的计算模型 | 第17-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光纤光镊的光捕获研究 | 第20-35页 |
3.1 单光束光镊的选取设计 | 第20-23页 |
3.2 单光束光镊的改进分析—锥形透镜光纤光镊 | 第23-28页 |
3.3 双光束锥形光镊的设计依据 | 第28-29页 |
3.4 双光束锥形光镊的仿真模拟—光场及捕获力的仿真计算 | 第29-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带可调控微腔的双光束锥形光镊的光捕获研究 | 第35-46页 |
4.1 可调微腔的设计依据和原理分析 | 第35-36页 |
4.2 可调控微腔的模型设计 | 第36页 |
4.3 带可调控微腔的双光束光镊的仿真模拟 | 第36-42页 |
4.3.1 液体环境下的微腔模拟 | 第38-40页 |
4.3.2 气体环境下的微腔模拟 | 第40-42页 |
4.4 可调控微腔对捕获平衡位置的影响 | 第42-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