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2 城镇化与建筑业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22-30页 |
2.1 城镇化 | 第22-25页 |
2.1.1 城镇化的内涵 | 第22页 |
2.1.2 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2.1.3 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 第24-25页 |
2.2 新城镇化 | 第25-26页 |
2.3 建筑业相关的理论 | 第26-28页 |
2.3.1 建筑业的内涵和特点 | 第26页 |
2.3.2 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26-27页 |
2.3.3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 第27-28页 |
2.4 影响建筑业发展的因素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山东省城镇化与建筑业发展现状 | 第30-41页 |
3.1 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概况 | 第30-32页 |
3.1.1 山东城镇化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概况 | 第30页 |
3.1.2 山东省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结构 | 第30-31页 |
3.1.3 山东省城镇化建设中的区域发展状况 | 第31页 |
3.1.4 山东省城镇化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山东省建筑业的发展现状概述 | 第32-35页 |
3.2.1 建筑业的产业地位与经济支柱分析 | 第32-34页 |
3.2.2 建筑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3 山东城镇化建设与建筑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 第35-38页 |
3.4 山东城镇化建设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1 城镇化建设对建筑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 第38-39页 |
3.4.2 城镇化建设对建筑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1-55页 |
4.1 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41页 |
4.2 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1-43页 |
4.3 基于信息可替代性的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发展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43-48页 |
4.3.1 指标筛选的原理 | 第44页 |
4.3.2 基于信息可替代性评价指标的筛选步骤 | 第44-45页 |
4.3.3 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45-48页 |
4.4 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8-54页 |
4.4.1 改进的综合权重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48-51页 |
4.4.2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51-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山东省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评价实证分析 | 第55-68页 |
5.1 改进的综合权重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55-56页 |
5.2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56-61页 |
5.3 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综合评价 | 第61-65页 |
5.3.1 九个地级市选取的原因与其指标数据的说明 | 第61-63页 |
5.3.2 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63-65页 |
5.4 山东省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建议 | 第65-67页 |
5.4.1 推进城镇化的区域协调发展 | 第65页 |
5.4.2 不断提升建筑业的技术水平 | 第65页 |
5.4.3 努力增加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 | 第65-66页 |
5.4.4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 第66页 |
5.4.5 处理好建筑业与区域的经济良性发展关系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A:关于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发展的调查问卷 | 第73-76页 |
附录A-1:关于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发展的调查问卷统计表 | 第75-76页 |
附录B:山东省城镇化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指标的原始数据(2006-2015 年) | 第76-78页 |
附录C:九个地级市的各指标的原始数据(2006-2015 年) | 第78-87页 |
附录D:九个地级市评价指标的关联函数值 | 第87-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