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薄膜物理学论文

量子点掺杂介孔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增强传感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1.1 气敏传感器的简介第9-14页
        1.1.1 气敏传感器的分类第9-13页
        1.1.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气敏机理第13-14页
    1.2 提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气敏性能的方法第14-19页
        1.2.1 粒径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15-16页
        1.2.2 介孔材料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16-17页
        1.2.3 金属掺杂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17页
        1.2.4 施主和受主缺陷的浓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17-18页
        1.2.5 外部紫外光激发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第18-19页
    1.3 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第19-22页
        1.3.1 选题依据第19-20页
        1.3.2 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手段第22-28页
    2.1 样品制备的主要试剂与仪器第22-23页
        2.1.1 主要试剂第22页
        2.1.2 主要仪器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2.1 凝胶的制备第23-24页
        2.2.2 Pt/GQDs-TiO_2复合介孔薄膜的制备第24页
    2.3 表征手段第24-28页
        2.3.1 UV-vis分析第24页
        2.3.2 PL分析第24-25页
        2.3.3 XRD分析第25页
        2.3.4 BET分析第25-26页
        2.3.5 TEM分析第26-27页
        2.3.6 AFM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Pt/GQDs-TiO_2介孔复合薄膜的表征与分析第28-43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样品的制备第28-29页
    3.3 Pt/GQDs-TiO_2介孔复合薄膜UV-vis分析第29-35页
        3.3.1 后蒸处理100℃样品的的UV-vis分析第29-31页
        3.3.2 后蒸处理110℃样品的的UV-vis分析第31-33页
        3.3.3 后蒸处理120℃样品的的UV-vis分析第33-35页
    3.4 Pt/GQDs-TiO_2介孔复合薄膜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第35-41页
        3.4.1 PL分析第35-36页
        3.4.2 XRD和BET分析第36-38页
        3.4.3 TEM分析第38-39页
        3.4.4 AFM分析第39-41页
    3.5 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Pt/GQDs-TiO_2介孔复合薄膜对VOCs气体的传感特性研究第43-55页
    4.1 Pt/GQDs-TiO_2介孔复合薄膜传感检测第43-47页
        4.1.1 传感器的制备及气体传感测试第43-44页
        4.1.2 Pt/GQDs-TiO_2介孔复合薄膜对不同VOCs的传感研究第44-46页
        4.1.3 Pt/GQDs-TiO_2介孔复合薄膜对相同VOCs传感稳定性研究第46-47页
    4.2 紫外光对介孔复合材料的传感增强特性研究第47-50页
        4.2.1 紫外灯的控制以及原理图第47-48页
        4.2.2 紫外光照射时薄膜对同浓度不同VOCs的气敏研究第48-49页
        4.2.3 紫外光照射时薄膜对相同VOCs不同浓度的气敏研究第49-50页
    4.3 传感机理讨论第50-53页
        4.3.1 粒径对Pt/GQDs-TiO_2介孔复合薄膜的传感影响第51-52页
        4.3.2 介孔材料对Pt/GQDs-TiO_2介孔复合薄膜的传感影响第52页
        4.3.3 金属掺杂对Pt/GQDs-TiO_2介孔复合薄膜的传感影响第52-53页
    4.4 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56页
    5.2 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硕士期间的已发表研究成果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腔衰荡吸收光谱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稀土掺杂钨酸盐的上转换发光及光谱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