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6-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 前言 | 第15-17页 |
| 文献回顾 | 第17-35页 |
| 第一部分 高原弥散富氧机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 第35-47页 |
| 1 引言 | 第35页 |
| 2 高原弥散富氧机的研制 | 第35-43页 |
| 2.1 膜法空分富氧技术原理 | 第35-36页 |
| 2.2 富氧浓度设定 | 第36-38页 |
| 2.3“真空度-浓度-流量”量效关系研究 | 第38-39页 |
| 2.4 正负压富氧工艺流程选择 | 第39页 |
| 2.5 高原弥散富氧机结构设计 | 第39-42页 |
| 2.6 高原弥散富氧机战技指标 | 第42-43页 |
| 2.7 高原弥散富氧机功能定位 | 第43页 |
| 3 高原弥散富氧机平原环境下的性能指标测试 | 第43-47页 |
| 3.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4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45页 |
| 3.4 实验结果 | 第45页 |
| 3.5 讨论 | 第45-47页 |
| 第二部分 高原弥散富氧机在模拟高原环境下的性能测试和应用研究 | 第47-53页 |
| 1 引言 | 第47页 |
| 2 高原弥散富氧机模拟高原环境下的性能指标测试 | 第47-50页 |
| 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7-48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48页 |
| 2.4 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 2.5 讨论 | 第49-50页 |
| 3 模拟高原环境下弥散富氧对大鼠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 第50-53页 |
| 3.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0-51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51-52页 |
| 3.4 实验结果 | 第52页 |
| 3.5 讨论 | 第52-53页 |
| 第三部分 高原弥散富氧机在高原实地性能测试和应用研究 | 第53-58页 |
| 1 引言 | 第53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3-55页 |
| 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3-54页 |
| 2.2 实验对象 | 第54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54-55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 3.1 高原弥散富氧机性能测试结果 | 第55-56页 |
| 3.2 高原弥散富氧机应用效果评价 | 第56页 |
| 4 讨论 | 第56-58页 |
| 第四部分 气肋型弥散富氧充气帐篷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 第58-70页 |
| 1 引言 | 第58-59页 |
| 2 气肋型弥散富氧充气帐篷的研制 | 第59-64页 |
| 2.1 气肋型弥散富氧充气帐篷功能定位 | 第59页 |
| 2.2 气肋型弥散富氧充气帐篷结构设计 | 第59-63页 |
| 2.3 气肋型弥散富氧充气帐篷战技指标 | 第63-64页 |
| 3 气肋型弥散富氧充气帐篷的富氧性能测试 | 第64-70页 |
| 3.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4-65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65页 |
| 3.4 实验结果 | 第65-68页 |
| 3.5 讨论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 附录 | 第80-83页 |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