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国内外脉动线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外装配线平衡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目的及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装配线平衡基本概念与遗传算法基础 | 第20-26页 |
2.1 装配线平衡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2.1.1 装配线概念 | 第20-21页 |
2.1.2 装配线基本特征 | 第21页 |
2.1.3 装配线平衡指标 | 第21-22页 |
2.2 遗传算法基础 | 第22-25页 |
2.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22-23页 |
2.2.2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飞机脉动式装配线设计方法 | 第26-37页 |
3.1 飞机脉动式装配线概述 | 第26-28页 |
3.2 飞机脉动式装配线实施条件 | 第28页 |
3.3 飞机脉动式装配线建设步骤 | 第28-36页 |
3.3.1 设计阶段 | 第28-32页 |
3.3.2 模拟与安装阶段 | 第32-33页 |
3.3.3 运行阶段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飞机脉动式装配线平衡建模 | 第37-48页 |
4.1 问题描述与建模 | 第37-40页 |
4.1.1 问题描述 | 第37-38页 |
4.1.2 模型假设 | 第38页 |
4.1.3 符号说明 | 第38-39页 |
4.1.4 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4.1.5 模型说明 | 第40页 |
4.2 遗传算法求解 | 第40-44页 |
4.2.1 编码设计 | 第41页 |
4.2.2 初始化 | 第41-42页 |
4.2.3 评价 | 第42页 |
4.2.4 选择 | 第42-43页 |
4.2.5 交叉 | 第43-44页 |
4.2.6 变异 | 第44页 |
4.2.7 终止条件 | 第44页 |
4.2.8 装配位置变更 | 第44页 |
4.3 案例分析 | 第44-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某民用飞机机翼脉动式装配线站位平衡实例研究 | 第48-70页 |
5.1 概述 | 第48-49页 |
5.2 机翼装配线问题描述 | 第49-56页 |
5.2.1 左机翼装配站位数据 | 第49-52页 |
5.2.2 机翼对接站位数据 | 第52-53页 |
5.2.3 机翼附件站位数据 | 第53-56页 |
5.3 基于MATLAB仿真的机翼装配线平衡求解 | 第56-57页 |
5.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7-69页 |
5.4.1 左机翼装配站位装配线平衡方案 | 第58-62页 |
5.4.2 机翼对接站位装配线平衡方案 | 第62-64页 |
5.4.3 机翼附件站位装配线平衡方案 | 第64-69页 |
5.4.4 仿真分析 | 第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总结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91页 |